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霜降已過,現在正是播種冬寒菜的季節。春夏的瓜菜已完成了它們的生長周期,需要拉秧處理,重新松土翻整。趁著空閑,我開啟了自己秋收、秋種的勞動模式。
先起紅芋。雖說今夏酷熱少雨,但耐旱的紅芋絲毫沒受影響,收獲頗豐。非常時期,紅芋葉也舍不得丟棄,把綠葉一片片地摘下來,做湯、下面、清炒,口感嫩滑,碧綠新鮮。
再挖山藥。山藥是種一收二的經濟作物,即山藥豆和山藥。山藥豆生長在山藥的藤蔓綠葉間,山藥則長在土里。但山藥好像是個怕熱的主,往年山藥的枝蔓上密密麻麻結滿了圓圓的山藥豆,從夏初到晚秋,一二十棵山藥到拉秧時能采摘頭十斤的山藥豆。我最喜歡用山藥豆打汁,味道勝過黃豆漿,口感極好。今年的持續高溫天氣,使得山藥藤葉枯黃,雖說每次澆水都偏向于它,山藥豆還是寥寥無幾。挖山藥是個體力活,它扎根土壤深處,幾乎需要把土翻到底,好在產量比我想象的要多,也算是沒枉費半天的辛苦勞作。
常言道:人勤地不懶。接下來平整土地,移栽自己培育出的萵筍苗,插種大蒜。早些時候播種的蘿卜,綠瑩瑩的一片,長勢喜人;菠菜、香菜、青白菜也陸續冒出了嫩芽。這些都是能夠自然越冬的蔬菜作物,屬耐寒品種,它們越凍越精神,越凍越壯實,越凍口感越好,營養價值也越高。前幾天,大姐給的四季小香芹和草莓種子,我看了看說明書,也一并撒在了土里。
園子圍欄處的十幾盆辣椒,花果依然繁多,彎曲的枝條上綴滿了紅紅綠綠的小米椒,沉甸甸的,成為小菜園的晚秋“豐”景。家中栽幾盆辣椒最實惠,它的生長期比同季蔬菜要長得多,有八九個月呢。做菜時隨吃隨摘,方便又新鮮。紅辣椒還能曬干存儲,以供不時之需。
我發現,小小菜園很神奇。每年除了栽種的蔬菜外,春季它會自己長出冬瓜苗、南瓜苗、絲瓜苗或香瓜苗。今年三棵香瓜秧共結了二十六個大小不一的脆甜香瓜,讓我大飽了口福。有一年收獲了六個冬瓜,加起來有七十多斤。到了秋冬季,會長出一些野薺菜、小根蒜。尤其是野薺菜,彌散著一種特殊的香味,誘惑著人的味蕾,禁不住挖上一把,洗凈切碎,嫩綠的薺菜炒雞蛋,包餃子,這些別人餐桌上難得一見的珍稀野味,于我則輕而易舉可得,這是大自然饋贈給我的美味佳肴。
我喜歡哼著小曲巡視園子,目之所及皆是綠,養眼又養心,成就感滿滿,而且每天忙忙碌碌地育苗、移苗、拔草、采摘,不亦樂乎。
和自己的小菜園單獨在一起,快樂不孤單!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