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我家先生標準一個理工男,當年高考,語文差一分沒及格,幸虧他數理化分數高,這才考上了某高校數學系。沒想到,命運跟他開了個大玩笑,他畢業后進了某機關單位,除了打牌會算牌,所學專業基本無用武之地,干的工作更多的是與各種文字材料打交道,且一干就是三十年。
就是這樣一個標準的理工男,忽然有一天竟狂熱地愛上了詩歌和朗誦。家里書房被他堆滿了他要研究的各種詩詞書籍,古今中外他認為好的詩文,他都喜歡大聲朗誦。從不拜師學藝,喜歡自己琢磨。很少看到他對一件事情這么投入,走路練、做家務練,開車練,車上被他貼滿了小字條,只要有空就大聲朗誦。即使帶小外孫玩,他也不忘一邊朗誦,一邊陪玩。出門裝配齊全,隨身攜帶一個錄播設備和話筒,一旦有機會就開始他的“表演”。每次飯局,壓軸節目必是他的詩朗誦,余音未了之際,還要“逼”著每個人給他的詩朗誦做點評。最后的掌聲夾帶著叫好聲,讓他對自己的朗誦更加自信。一開始我認為這些都無傷大雅,畢竟聽眾范圍有限,都是親朋好友私底下之間的小盡興。沒想到,他竟然越“玩”越大,逐漸發展到經常客串于各大活動的舞臺上去朗誦,甚至還被請去當專業評委,這讓我和女兒大跌眼鏡、不能接受。
我婆家是合肥人,一大家人都是一口濃郁的合肥話,最典型的就是n和l不分,他也是如此,且“積習難改”,這是其一,其二是我和女兒覺得他缺乏文學功底,最有利的佐證就是他當年高考語文沒及格。我們家可是深藏著一位寫詩高手,網絡上曾圈粉無數;還有一個中國作協的,出過幾本個人散文集;還有一個傳媒大學雙語播音的高材生,曾試習英國BBC……你說怎么輪到他上場顯擺。況且那么多他可以去學習的,比如可以學唱歌、學書法、學樂器,可他偏偏對一個他最不擅長的領域這么熱衷,我們都認為他瘋了,于是全家人無情地“炮轟”他,把他的朗誦損得一錢不值,目的就是為了阻止他,不讓他四處“丟臉”,結果飽受打擊的他只是訕訕地笑著,依然我行我素,他自我建設起來的自信心無比強大,愣是在全家的打壓下,迅速“躥紅”。現在只要認識他的人都夸他朗誦水平好,仿佛他沒有別的愛好似的,其實他乒乓球打得也很好。
慢慢地,他的朗誦堂而皇之地從飯桌上搬到了舞臺上,身影經常閃現在各種場合,有晚會、詩歌會、節日聯歡會、比賽現場……但我一次都沒去聽過。只有去年冬天,新年將至,他在霍山東西溪鄉作家村的山村跨年演出上,我完整地觀看了他的朗誦,臺上的他朗誦的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那么長的古文他從頭到尾一字不看,完全背了下來,我這才知道他背地里下了多大的功夫,難怪車上都貼滿了他背誦的小字條。臺上的他抑揚頓挫、激情四溢,臺下的我手心冒汗,不敢看他,唯恐他臺上忘詞、場面尷尬。
其實我很佩服我家先生的“頑強抗爭”和堅持,從他學朗誦那天開始,我對他的各種打擊就沒消停過,直到前不久,我驚喜地發現我家不到3歲的小外孫忽然出口成章,聲情并茂地將白居易600多字的《琵琶行》一字不漏地朗誦了出來,簡直太神了!那語調、動作跟他外公如出一轍。尤其是朗誦到那句“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時,只見小娃身子亂擺,頭直點,胖手抖動,小模樣別提多可笑了。原來,外公在陪他玩時的朗誦,以為他不在意,沒想到他全都熟記于心,那脆嘣嘣的童音宛如天籟之聲,令全家欣喜若狂。
至此,家人們集體閉口,尤其是我,再也不去嘲諷先生的朗誦了。我們終于享受到了他一直堅持下來的朗誦帶給全家人的實惠。不是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