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每到金秋時節,整座小城就被姜香包圍著。這香味,是小城這個時節所獨有的味道。它無時無刻不在挑動著你的味蕾神經,讓人欲罷不能。
被稱作銅陵“八寶”之一的生姜,給這座小城貼上了一張響亮的名片。銅陵人對于生姜的喜愛,似乎是發自骨子里的。在生姜還未正式上市時,就有不少吃貨,提前到姜農的土地里去親自收獲。然后,便發到朋友圈內開始嘚瑟。所以,在這個時候,整個小城的朋友圈里,隔著屏幕都能聞到一股股姜香。能到姜農的田間地頭去選購生姜的,都是路子比較野的,更多的人是去菜市場選購生姜。形似成人的巴掌,外皮光滑,呈現乳白色或淡黃色。姜的最上面還保留著一段嫩芽,粉紅色的一截,煞是好看。有經驗的市民會根據姜上殘留的泥土,來分辨姜的好壞,這是需要多年經驗的養成。然后,便是一番拉鋸般的討價還價。無論是買者,還是賣者,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也許這是出于骨子里對于生姜的喜愛吧。
買回來的生姜需要經過摘揀、洗凈、刮皮等多道工序,每到這時,幾乎是全家出動。將經過挑選好的生姜洗凈,泡入盛有清水的大盆里,然后一家人圍坐在盆四周,邊聊天,邊刮皮。平時很少有時間陪伴父母的兒女,這個時節因為生姜而圍坐在一起的場景時有發生。而更多的場景,是在小區的樹蔭底下,一幫退休在家的老人們,一邊刮姜,一邊嘮著家長里短。姜汁四溢里,飄散出的不僅僅是那香甜的味道,還有小區里一派和諧景象。三五成群的刮姜團隊里,不時發出陣陣的歡笑聲。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大意是這樣的:如果這個時節,有銅陵人邀請你去他家里做客,你千萬別去。因為吃飯是假,讓你幫忙刮生姜才是真的。只能是銅陵人看到,才會發出哈哈大笑的“梗”,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了這個時節,小城里全員刮姜的生動場景。
刮去姜皮的生姜,渾身雪白無瑕,洗凈后放在陰處晾干水分。這時,就可以進行腌制了。干凈透明的寬口玻璃瓶,底下碼上一層生姜,然后灑上白糖,再繼續碼上一層生姜,灑糖,直至瓶滿。當然,喜歡咸口的,可以用醋進行腌制,程序大致差不多。剩下的,就交給時間這個神奇的“魔術師”了,只有經過時間的點化,生姜才能祛除一身的辛辣,變得脆爽可口。
“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腌制好的生姜,便成為銅陵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它是早上吃稀飯時最好的佐菜,是聚餐前最開胃的小菜,是隨時可以從瓶中拈出一片最好的零食。當然,腌制好的生姜,也成為饋贈遠方親友最好的禮品。也許這送出的不僅僅是生姜,還有那滿滿一瓶的驕傲。
銅陵人喜食生姜歷史悠久,早在北宋時期就有史料記載。當時,銅陵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品質上乘,有“中華白姜”之美譽,是作為朝廷貢品敬獻給皇帝食用的。相傳,乾隆帝下江南時,食用銅陵糖冰姜后,得其金口一贊,稱其曰:“白如雪、亮如冰、甘辣醇和,有冰玉之美”。
又是姜香滿小城的時節,來銅陵吧,嘗一嘗正宗的銅陵白姜,感受一下小城的生姜文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