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晚飯后,我將疊好的衣服拿進兒子的房間,見書桌上攤開一本物理網課的講義,便隨手翻了翻,發現前半部分都旁注了筆記,后面二十多頁卻沒有任何筆記,是沒有上完嗎?孩子的《日志本》上,每天上午、下午都寫著:“上網課”,按理說,十次物理網課也該上完了。
回到客廳,兒子坐在沙發上翻看報紙。我問他:“物理網課上完了沒?”他答道:“上完了。”“那為什么講義上還有那么多空白?”他有些警覺地問我:“你看到什么了?”我說:“我剛剛進你房間放衣服,順便看了一下你桌上的講義,你究竟上完了沒有?”他低聲回答:“沒有。”我讓他打開電腦里的網課視頻,與上過的講義進行核對。他承認只上了三次網課,還有七次課沒上。
我強壓住心中的怒火,問他:“按照你寫的日志,早該上完了,為什么只上了三次?”他一聲不吭,臉有些紅。“你不上網課,在網上干什么呢,玩游戲、聊天?”他怯怯地吐出兩個字:“追番”。“這些天,我讓你自己管理電腦,是對你的充分信任,可是你卻騙了我……”我非常生氣,想狠狠地訓斥兒子一番,卻見他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一言不發,我怕孩子受不了我的訓斥而產生過激行為。
于是,我走回到客廳,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反思:孩子無節制上網,能完全怪他嗎?電腦是我同意他使用的,我以為他能做到先上網課、完成每天學習任務之后再去娛樂放松,卻未料到孩子根本抵擋不了網絡的誘惑,畢竟他還未成年,即便是大人,不也忍不住玩手機嗎?這樣想,我的氣消了許多。
接著,我們像往常一樣下樓去散步。我想和孩子好好聊聊。我說:“媽媽先作自我檢討:一是因為最近工作太忙,對你的學習督促疏忽了;二是我沒有及時把電腦收起來,以為你有自控力,我低估了網絡的誘惑力。”見我沒有再責怪他,兒子也鼓起勇氣說:“媽媽,我非常對不起你對我的信任,我其實是一個完全沒有自控力的人,你不在家的時候,我總能找到機會上網,包括以前疫情在家上網課的時候,我也總忍不住上網……”
兒子的坦白令我既吃驚又惋惜:一直以來,我都以為他是比較自律的孩子,所以很放心地將平板和筆記本電腦藏在家中的柜子里,以為他不會找出來偷偷上網;兒子在家上網課的時候,總是輕輕關上他的房門從不去打擾他,卻未料到,這些年來,他竟然在網絡世界里浪費了那么多時間!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糾纏過往已無意義,當下要做的是讓兒子認識到無節制上網帶來的危害,并幫助他正確處理學習和上網的關系。我說:“我很感謝你對我的坦誠,真沒想到啊,你花這么多時間上網,居然還考上了一中,看來你的學習效率很高啊。”兒子有些得意地說:“如果不是今天你發現了這個秘密,我仍然會像之前一樣上網,而且對學習也不會有什么影響。”我說:“那可不一定,以前初中科目相對簡單,現在高中學習難度加大,而且高考競爭比中考競爭激烈多了,如果你一直這樣下去,到時候還不知道你的成績會下滑到什么地步,難道你要拿青春賭明天嗎?”接著,我舉一反三,告訴他網癮的種種危害,盡管兒子并不認為自己有網癮,卻也基本認同我的觀點。
回到家后,我和兒子一同制定了學習計劃,并約定:我將筆記本電腦、平板全部帶到辦公室,下班后再將電腦帶回家,晚上他坐在客廳里上網課,以便我可以隨時監督;待他完成了一天的學習任務后,才可以自由上網半小時。
開學的前一天,兒子上完了余下的七次網課,補完了暑假作業。兒子笑了,我也松了一口氣。
在網絡面前,一個未成年孩子需要家長的監督、管理和正確引導,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合理地利用時間,專心學習、健康上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