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炸響鈴在席中算葷菜類。剛傳入時,餡以肉糜為主,又須油炸,口感過于油膩。講究飲食的三河人便從響鈴的肉餡入手,加以改良,既能保持原貌,又有自己的風格。
三河是水碼頭,水中食材豐富,蓮藕便是不錯的選擇。夏季,荷花開放,鮮藕上市,此時的藕,香、甜、脆、嫩,故名“花香藕”。入秋后,塘中的藕體形變得粗大,口感也開始愈加粉糯,真是各有各的好。將藕剁成細丁,拌入肉糜中,加入少許調料即成餡。水鄉人做菜,講究的是原汁原味,這能最大量地保留每一種食材本身的味道——寫至此,心頭響起《舌尖上的中國》里李立宏那句低沉、回旋、富有磁性的解說詞:“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及至季節漸進,另外一種食物開始上市。扁圓可愛,皮色紅紫黑亮,肉質潔白,清脆多汁,這就是水中尤物荸薺,又名馬蹄。在炸油鈴中,荸薺是蓮藕最佳的替代物。
蓮藕與荸薺中的汁水讓肉糜不柴,豐富的淀粉又讓肉質滑嫩。而最終,豆腐皮的包裹,更是讓里面食材的味道得以慢慢地相融,口味升華的終極目的,只為賞識的人,在入口的那一刻,一種驚艷,一份醉心。當然,我們肥西所說的豆腐皮,指的是豆漿上層凝結的一層油脂層,和北方的豆腐皮不是一回事,北方的豆腐皮在我們這里又叫“千張”——食材的名稱,本就是一例例趣談。
做響鈴時,將干豆腐皮暈潮,薄如蟬翼、油光水滑的豆腐皮攤在案板上時,再魯莽的廚師,也若張飛繡花似的,開始細致的手工活——放入調好的餡,壓實,慢慢包緊成條或筒狀,蘸清水仔細收口,再放入冰箱中冷藏一會,冷藏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定型。待到吃時,再切成長條或長筒狀,下油鍋中小火炸制。撈起瀝油,再復炸。如此反復,吃起來會更加香脆。
吃此菜急不得,須稍涼。輕咬一口,豆腐皮如裂帛般在口中炸響,脆如響鈴。繼而,鮮嫩的肉餡在口中縈繞,間或有蓮藕或茡薺的脆生感。吃一個油炸響鈴,整個口腔里仿佛開演了一場音樂會,管樂、弦樂、打擊樂,輪番上場,誰又能否認,這不是一場舌尖上的歡樂頌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