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已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喜好喝茶已久,似乎成癮。
每到春來,看庭前樹枝添新綠,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今年的茶葉是否開始抽芽,是否有人開始采摘。及至拿到新茶,我的心也跟著明媚起來。小心地撕開新茶的包裝,淡淡的清香瞬間沁入心脾,絲滑而嬌小的芽葉,白絨毛般的茶毫看著就讓人心生歡喜。玻璃杯要洗得透亮,熱水要看著它煮沸。用兩個手指輕輕地捏起一小把茶葉,放入杯中,緩緩注入沸水,嫩芽隨熱水翻騰,茶香隨水汽彌漫。擰好杯蓋,焦急卻也耐心地等待著。不一會兒,碧綠的春色便呈現(xiàn)在我的杯中。
因為喜歡,所以每到春來,必購置一些新茶,將它小心貯藏于冰箱之中,這樣保存的茶色澤與清香才能更加持久。需要沏茶時再從冰箱中拿出,絲毫不覺得麻煩,數(shù)月之后茶色依舊,心中頗為自得。
清明前的茶雖好,我卻嫌它物美價不廉,因而很少購買。稱得上物美價廉的茶當(dāng)屬谷雨前后的茶。那時新茶大量上市,飽飲春日陽光,汲取高山云霧的綠茶清香不減、汁水更濃。我喝茶也只是種習(xí)慣使然,并無太多講究,更注重的是經(jīng)濟實惠。就像做人,表面光鮮固然好,但內(nèi)心的修為更為重要。人到中年,不知不覺中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很多的改變,譬如說以前愛酒的我,現(xiàn)在越來越不想喝酒了,而喝茶的愛好卻比以前更甚。或許是因為酒過于濃烈,茶卻很清淡的緣故吧。其實喝水也會經(jīng)歷由濃到淡的過程,茶香的馥郁也會漸漸散去,茶葉在沸水中的舞蹈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再起起伏伏而是慢慢地安靜下來,沉于杯底。。陽光不會生銹,軀體卻會漸漸老去,在一杯杯清茶相伴的日子里,心態(tài)也會日趨平和、平淡,不再自命不凡,而是懂得平凡,安于平凡
獨處時離不開一杯茶。周末有空,我喜歡臨窗獨坐,桌前總會擺上幾本書,當(dāng)然還有一杯熱茶,喝茶能提神,讀書以養(yǎng)心,茶香是書香最好的佐料。看一會兒書,喝一會茶,再站起身向窗外遠眺,滿口是茶的馨香,滿心是書的樂趣。有時自顧自地猜想,趙師秀在《約客》所述的場景中,會不會一邊閑敲棋子等待客人,一邊面對著沏好的待客新茶,獨自啜飲呢?“有約不來過夜半,可惜眼前一杯茶”。
人多時喝茶則別有一番滋味。“來,泡杯新茶喝喝。”無論誰有新茶,同事總會相邀共飲。不為炫耀,只為分享。大家在一起,邊喝茶,邊論茶色、茶形、茶香。聽得最多的是有人引用林語堂的高論:嚴格地說,茶在第二泡最妙。第一泡如懵懂少女,第二泡如妙齡少女,第三泡則是少婦了。“那一天還要換十幾次茶葉不成?”有人問。“這么貴的新茶,誰舍得換那么多啊!”有人答。“文人騷客,喝茶都有妙喻。”一問一答間,辦公室里其樂融融。
時光煮新雨,悠然一杯茶。有茶相伴的日子,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