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秋悲霜重,紅藕香殘,花開花落,枕席生涼——“玉簟秋”。
寒燈照壁,清影自守,思夫難紓。水茫茫,天蒼蒼,相思迢遞隔九江。《一剪梅》的作者、詞人李清照,纖手解羅裳,款步登小舟,舟遙遙以輕飏。
秋陽杲杲,“雁字”南飛,一忽兒排成“一”字,一忽兒排成“人”字。鴻雁引吭,癡人彌望;望遍蒼穹,望斷雁陣,“云中誰寄錦書來”?愛夫、念夫、盼夫之情,全然寄于“鴻雁傳書”。雁是秋思寄托,雁是“錦書”信使。聰慧多情的才女自然知道雁陣南飛,錦書無有,但,迷思與幻想,期盼與心愿,縹緲也能承載糊涂的愛,糊涂的滿足,糊涂的幸福。
夕陽西移,登樓颙望,鴻飛冥冥,目眩神迷。李清照孑孑孤立,西樓倩影婷婷,心隨日晷飛向邈遠他鄉。夜幕沉沉,皓月邈邈。繾綣深情,隱秘與心跡,靈犀與共鳴,浩然噴薄在明月之上。
李清照望月思人,也是古往今來中國文人墨士固化的思維方式和表達形態。望月,往往是在一個人無著無落的孤獨時刻,寄望高月,呼應心聲。南唐李煜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位亡國之君的《相見歡》,飽含故國故土之情,“江南江北舊家鄉”。范仲淹在《蘇幕遮》中也說:“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直到當今的歌曲《望月》還在唱:“望著月亮的時候想起你,望著你的時候就想起月亮。世界上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更美的是你。”有一首流行歌曲《對著月亮說愛你》,更是簡潔直白:“月下我慢慢地讀你,靜靜地想你,對著月亮說聲我愛你。想做一架愛的天梯,與你并棲在那月亮里”。自然,腹笥豐厚的多情女子,斷腸哀婉的傾訴,自然也不會缺失傳統的古雅格調。
鴻雁傳書的迷幻,是詞人對心靈之殤慰藉;望月寄情的遐想,是詞人把蒼涼心境加溫;沛然充溢的陶醉,是詞人給虛妄希冀鑄魂。
可是,生活與意愿時有相悖,“無可奈何花落去”“水流無限似儂愁”。殘酷現實,詞人只能理性面對,花自飄零,水自流。
李清照堅信,夫君一定也在思念,牽掛,雖身處異地,遠隔天涯,但心有靈犀一點通。
此刻,李清照念得更切,思得更苦,愁緒纏綿,無窮無盡,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剛剛脅迫自己,自欺自慰,強顏歡笑,但思夫之痛又來得猛烈,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含英咀華,被詞人引領了一天:姍姍離家;登上蘭舟;望月西樓。一天所歷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皆盛在《一剪梅》金句之中,僅僅六十個漢字,閎中肆外,見素抱樸,字字珠璣。讀過作家汪曾祺說過的一段話,或許能幫助讀者領悟這首詞的美妙之處,他說:“文求雅潔,少雕飾,如初春新韭,秋末晚菘。”還有十八世紀初英國著名作家、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曾經定義過精美詩詞的一句話,或許能幫助讀者從另一側面領悟這首詞的美妙之處,他說:“一首偉大的詩篇像一座噴泉一樣,總是噴出智慧和歡愉的水花。”
重溫《一剪梅》,品味其中“新韭”和“晚菘”的韻味,欣賞“智慧”與“歡愉”的水花,涵泳于愛的意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