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一到七月天,紫薇花就開了,單朵花吐蕊,連成片的花穗隨風搖曳,紫或粉,總是成就一片天地。
七月是流火天,有一抹花紅真的很好。紫薇花選了炎熱作背景,伴烈日而綻放,一直開下去,要到深秋才息去花事,實實在在顛覆了“花無百日紅”的說法。
紫薇的花是開在嫩枝上的,開在嫩枝的頂端上,花落生苞,苞和花開幾乎是同時存在著的。苞把開著的花趕走,新苞開花,而又一茬苞子再露頭……反反復復,從夏到秋,紫薇的花就不見斷過。
紫薇是一有趣的樹,是一種干光滑而無皮的樹,有一俗稱叫“癢癢”樹,輕輕撓它,一樹顫動,“護癢”。紫薇還生來“老相”,枝干虬折,天生的古舊,是做盆景和綠化樹的好材料。其葉也可觀,綠中帶翠,似是把干旱夏天的水全吸進了。
“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赫日迸光飛蝶去,紫薇擎艷出林來?!薄胺不芡Y造化功,紫薇元不待東風。”此等描述紫薇的詩句都傳神,也說在點子上。
我最早接觸過的紫薇花是長在墳邊的,樹大而蔭足,把一土色的墳包遮嚴實了。
墳無碑無名,樹卻是有名字的——紫薇。傳說墳里葬的是個無頭顱的人。無頭顱的人是個壯士,他持雙刀疾行,帶著一彪人馬,專和日本鬼子較勁,神出鬼沒,打得小鬼子不敢輕易露頭。遺憾的是在和日本鬼子的一次遭遇戰(zhàn)中,深陷包圍,殘忍的鬼子剁下了他的頭顱,作為戰(zhàn)利品,炫耀地掛在了城門樓上。
我的鄉(xiāng)人,敬慕英雄,偷偷地運回了村莊,悄悄掩埋了。
過了幾個春秋,村人聽到了哭聲,哭聲是從墳地傳來的。村人趕去,見一端莊女子長跪不起。村人對女子禮遇有加,陪著女子抹淚、長跪。女子臨走前,栽下了一棵樹,手捧清水澆了又澆。女子說:紫薇陪你,紫薇陪你。
墳邊的紫薇立下了身,這長莊稼、埋忠骨的土地,自然發(fā)旺一棵樹。紫薇年年開花,染紅了一抹天空。風雨天,樹搖花落,紫薇花瓣飄落,落在壯士墳上,將土色的墳上了顏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