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小河位于黃山腳下,汲黃山之美,小河也搖曳風姿,如一朵小花開放。
小河離我家不遠,幾米之遙,夜間枕著它的搖籃曲入眠,早上聆聽著它的晨曲醒來。小河不僅有百靈鳥般的歌喉,還有嬰孩般的眸子,望著它,如沐如洗。
我與小河常作肌膚之親。夏日,小河是我的天堂、樂園,父母出工,我也出門浸在它的碧波里,在河里游泳、踩水、扎猛子,或者和別的小朋友打水仗。飛濺的浪花是我們的快樂之花,累了就仰躺在沙渚上,望天望云。細沙如毯,如溫柔的手,我們感到一股無盡的愜意。
還可捉魚。就地取材壘石堰,河里有的是鵝卵石,留一個豁口,實際是一個“陷阱”,供魚進出,然后于一旁靜候。魚兒開始警惕性很高,在豁口處逡巡,或者立馬入堰立馬逃出,漸漸就大搖大擺,呼朋喚友進入,此時我們可迅速堵上豁口,魚就成了甕中之鱉,徒奔躥。還有摸魚。那時的洗衣埠、堤岸多石塊壘就,多石罅,于是魚就擇為窩,擇為清涼閣、后花園,我們可伸手進去捕捉它們。由于出口被堵,它們也成了我們的囊中之物。
在河上的橋洞里歇息也是樂事。闊大的橋洞如候車廳,涼爽的風如巨大的風扇不停扇動,這是自然的空調房。橋根處砌有長長的石階,我們可坐可臥,真是一大享受。
那時的河是清澈的,我們渴了就在河里飲水,甘甜清涼,村民汲水也取于此。河水還灌溉著農田,稻浪因而翻滾,麥田因而香飄十里,村民的果園、菜園因而紅橙黃綠青藍紫,河水滋養著人們的日子。
那時河岸樹木眾多,蓊蓊郁郁,組成了綠色長廊。我們可以從這棵樹攀到那棵樹,在樹上歇息,在樹上玩樂。樹多鳥就多,各種鳥兒常開音樂會,我們在鳥鳴中感受日子的如歌如蜜。
美麗的小河如今遠了,就像少年的時光,但它仍在我的記憶中流淌,已成為一幅畫鐫刻在我的腦海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