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歲的辰寶最近比較愛看手機,我一下班回家,他就提出,媽媽我要玩手機,我想原因是之前我和寶爸在家看手機沒有避他,他也變成了小小的手機迷。為了他的眼睛著想,我和寶爸商量了一下,不能聽之任之,要改變現狀,就要先從自身做起。
記得有一年,和一同事出差,她的孩子那時已經上高三了。她說,孩子小的時候為了保護孩子的眼睛,專門帶寶寶去選擇了乒乓球這項運動,為了陶冶寶寶的情操,在兼顧大人參謀和寶寶興趣的同時選擇了彈吉他,有空的時候就陪孩子看看書、旅游,增長閱歷。良好的家庭氛圍及教育,讓孩子受益匪淺,等到高三畢業時順利考入了上海同濟大學,而今已在某名校讀博。為人父母,不僅要處處為孩著想,而且還要處處做榜樣,身邊有榜樣,我們也要有一樣學一樣。
給孩子做好榜樣。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想來汗顏,平時在家用手機沒有做好榜樣,也沒有刻意的避開辰寶,身教勝于言傳,越想自己做得越欠缺。大人無形中愛玩手機,離不開手機,隨時隨地玩手機,碰到高興處還哈哈笑,其實早已在孩子的大腦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跡。父母在做什么,孩子在學什么。根本不能低估孩子的模仿能力,想來也錯了很長時間了,遂與寶爸商量約定,回家后注意使用手機時間與方式,盡量將手機束之高閣,做好榜樣。
給孩子立好規矩。昨晚,辰寶又提出要玩手機,看寶寶巴士動畫片,我就把他拉到鬧鐘前,與他說明只能看十分鐘,為他挑選好寶寶巴士好習慣養成篇。那時是6點50分,我提出分針到數字12時,就要停止,剛開始他不同意,我提出如果覺得玩十分鐘不行的話,媽媽就要把手機收起來,一會也不能玩,聽到媽媽說的規則,看他極不情愿地答應,心中竟然有些小小的不忍但未表現出來。到十分鐘的時候,我又把他拉到鬧鐘前,指著時間給他看,但辰寶依然不愿意放下手機,哼哼嘰嘰地拿著手機不松手。這時,我提出把手機放在鬧鐘前,告訴他等過半個小時到7點30分,分針到數字6時才可以玩,他很不開心地離開。其實,辰寶的注意力轉變得也快,迅速轉移到茶幾上面的小汽車玩具上去了。
給孩子更多陪伴。我在想,辰寶玩手機的時候,我在干什么,我大多的時候也在玩手機或者看電視,極少的情況下拿個書在看,還在想他沒有來磨我,我樂得輕松自在。之前看過一句話說“你偷過的懶,總有一天會狠狠地來打你的臉”。想來有的懶真是不能偷的,再不陪他,他會很快長大的。放下手機,陪他共度親子時光。比如,室內的運動——親子短跑比賽、兩人踢球、躲貓貓等,室內的手工——白紙涂鴉、蘑菇丁插版畫等,給他新買了兒歌、幼兒畫報,給他讀一讀,認一認,陪伴更好地融洽了親子關系,還可以多出門走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紀伯倫說: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還沒有辰寶的時候,便讀過此詩,那時僅僅是喜歡,沒有體會。本以為有了辰寶,我會如釋重負,哪知道只是人生路上“生子”這一段行程的終結,卻是“養育孩子”行程的啟程,而今再讀這首詩,心頭另有一番滋味,更是從中領悟到“育兒”的深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