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曾幾何時,在大街小巷穿梭的交通工具,不是汽車、摩托車或電動車,而是自行車。
那時,時間很長,車馬很慢。總有扎著小羊角辮的小姑娘坐在自行車的大橫杠上,年輕的父親大手把著車龍頭,吱呀吱呀踩著車蹬。
那時,街上最流行的就是“鳳凰牌”自行車。一個男生穿著熨帖的有棱有角的白襯衫,騎著“鳳凰牌”自行車大街小巷穿街而過,顯得格外精神,人們紛紛側目;男女戀愛,男孩騎著自行車,女孩穿著花裙子坐在后座上,雙手輕輕環繞他的腰,這是戀愛的標配;清晨上班的人流伴著數以千計的自行車,“叮叮當當”按著同一個節奏,浩浩蕩蕩駛向崗位。
那時,少年最愛吹著口哨,大聲呼喊,炫耀自己的車技。他們浩蕩凜然蹬車沖上高坡,又呼嘯俯沖而下。他們得意地把自行車龍頭左右搖晃,甚至雙手伸展開故意作飛翔狀,以顯示自己非凡的車技。車輪在他們腳下飛速轉動,青春的荷爾蒙肆意地在空氣中飛揚。他們的衣服鼓脹如帆,頭發在風中飛舞凌亂,開懷的笑聲明朗了天空。有時,他們只是單純沉醉在騎車出行方式里,成群結隊或者孤獨一人騎車走幾十公里。青春鏗鏘,世界搖晃旋轉,少年迎風而上,僅僅是為了享受御風騎車的快樂。若是騎車碰上崎嶇的山路,他們敏銳的神經感覺更加刺激,在山路上猛踩猛蹬,蹬車前行讓少年們有種征服駕馭的英雄感。此時的少年仿佛已經化身成勇猛的戰士,身下的鋼鐵車架在他的指揮下像野馬一樣在沙場馳騁。
車,自行車,是那時很多人曾經的記憶。
騎車送孩子們的父親們已經老去;騎車的瀟灑男青年,已經大腹便便;吹口哨的少年已經穩重不語;坐在自行車后座的年輕姑娘們,青春不在;拖著鼻涕的孩童已經悄然長大。那些自行車軋過的路,那些自行車馱過的人都已經變了模樣。
一輛鳳凰自行車騎過,車輪下是一代人曾經炙手可熱的青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