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龍眠山脈,在桐城北鄉大關鎮岐嶺村境內連綿不絕,春天在層巒疊嶂中逐漸生發開來,紅花綠草與秀麗青山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幅美輪美奐的誘人畫卷。
四月的春天,我們走進岐嶺村,和煦的春風、溫暖的陽光伴隨著,只見一行行柳樹抽出嫩綠的新芽,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柳枝在微風的吹拂下顯得楚楚動人、搖曳多姿,也把綠色的岐嶺裝扮得花枝招展。岐嶺村,我以前對這個名字很好奇,后來我終于從不同途徑了解到,岐嶺山又叫麒麟山,很明顯,它是人們對岐嶺的一種美好寓意,由五道嶺、岐嶺、金雞嶺組成的麒麟山儼然成為桐城和舒城的分界山。岐嶺山下的綠色蔥蘢中,蜿蜒著一座舉世聞名的霸王街。當地人說,霸王街原名實際上是芭茅街,街的寬度只有一根芭茅的長度。芭茅街后來演繹為霸王街,是因為這條街上曾有笪姓、占姓和董姓三個大戶人家,他們勢力相當,互不相讓,各自霸占街的一段,成了霸王。第一次聽說霸王街的名字,我的心中隱隱感到這樣大氣的名字能夠橫空出世,一定有它的歷史淵源了,原來這里是桐城和舒城交界處的桐舒古道,昔日有著相當繁華的商貿業,兩地人民在這里從事茶葉、木材、桐油、藥材和各種山貨的交易,交往之中,兩地人民相互聯姻,天長日久,霸王街也留下了許多廣為人知的動人故事和美麗傳說,無形中給岐嶺增添了些許神秘色彩……
我們一行腳踏春天的步伐,徜徉在霸王街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加快推進,新型村莊已經代替了過往的古街道,但是我仍然感覺處處都是老街古色古香的氣息。經過老街一家門口時,一個活潑可愛、五六歲左右的小女孩聞訊跑出來了,美麗的小天使看見我們一行人,很開心地趴在一塊長長的磨石條上。這位扎著蝴蝶結、樣子非常討人喜歡的小女孩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告訴我們,霸王街很古老,磨石條就是歷史的見證……頃刻間我若有所思,純真無邪的小女孩在古街上通過這塊普通的磨石條拉近了歷史和現實的距離,古老和現代就這樣緊緊地連接起來了!
霸王街的不遠處就是崇山峻嶺,岐嶺村的干部向我們介紹:翻山越嶺之后就是舒城縣了。因為岐嶺的風光旖旎,地理位置特殊,人文底蘊深厚,吸引了諸多大家來此游覽觀光,有的還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錦繡文章。清朝康熙年間,岐嶺古道上迎來了一位很不尋常的過客,長袍方巾、氣宇軒昂的桐城派先驅戴名世去舒邑湯池坐館,前后歷時四載,每年攀越岐嶺往返一兩次,登嶺而望,有河墅之境:“平疇蒼莽,遠山回合,風含松間,響起水上”。南山先生有感于岐嶺的青山秀水,巧借岐嶺的“岐”字,為岐嶺土地廟撰寫的一副針砭時弊的妙聯,在北鄉則家喻戶曉、傳為佳話……岐嶺村杰出鄉賢、桐城市博物館葉鑫館長則如數家珍:霸王街曾流傳著清朝桐城派大家劉開關于岐嶺的有趣故事,劉開在文章中描敘了自己當年從岐嶺到舒城的經歷,他寄情山水之間,字里行間洋溢著岐嶺泥土的芬芳。幾百年前的芳香撲面而來,仿佛一杯老酒甘冽醇厚,令人回味無窮。
離開霸王街,我們一行來到一座古老的石拱橋上,歲月已經讓石拱橋面目全非了。橋上雜草叢生,站在橋的附近已經不能看清橋的真實面目了,還是光其軍老師提醒了我,走進一片洋洋灑灑、蒼翠欲滴的竹林完全可以欣賞整個石拱橋,于是我佇立在空氣清新的竹海里,終于可以看見石拱橋的全貌了。這是一座獨具匠心、設計巧妙的小型橋梁,橋下流水潺潺,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把霸王街和岐嶺的古道映襯得詩情畫意。有了石拱橋,可以去山水相隔的舒城,也增添了古岐嶺昔日商業繁華的氛圍,更是桐城和舒城兩地人民友好往來的最好見證……
穿過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就是岐嶺村著名的金沖瀑布了,鳥語花香之中,我盡情呼吸著綠色世界中花花草草散發的各種馨香,一股沁人心脾的感覺。相比較名山大川中大瀑布的雄偉氣勢,金沖瀑布就像淡雅羞澀的春姑娘,顯得小巧玲瓏,那瀑布宛如一條白色的銀練浩浩蕩蕩地直瀉下來,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墜入瀑布潭中,真是難得的一番仙境。我心中感慨,青山綠水之間,美麗的岐嶺村,還有這么好的風景,這是大自然賜予岐嶺人的好福氣。
岐嶺,藍天、白云、森林、溪水、野花、群山、古道、老街、石橋、瀑布……如畫卻又比畫生動許多,如此歷史厚重、充滿詩意、風景如畫的小山村已經永遠留在我溫馨美好的記憶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