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油菜花兒盛開,象征著春季的好時光,也象征著今年又是一個好收成。雨過天晴的一天,一大早,我去縣郊踏青,看到了燦若云霞的油菜花,便寫上幾筆,一吐為快!
其實一開始,我并不認識油菜花,更不知道油菜的生長與加工過程,一步到“胃”認為就是食用油。我認識油菜花是在45年前。那時候入伍在南方,部隊在訓練之余有幫助當地老百姓義務勞動的傳統。那年秋天,雨后地濕,有點冷,手不情愿地伸出去又不由自主地收回來。有一天,我們一個班分為兩個小組,每組三五個戰士到老百姓家幫助他們移栽油菜苗。新苗很小,弱不禁風,戰友用鐵锨把它們從地里取出來,小心翼翼地放在竹籃里,又搬運到“新家”。新家是一個標準油菜田,長方形,四周均有溝有渠,易排、灌水。在勞動過程中,一個戰士用鐵鎬刨出一個坑穴,一個戰士插上一棵新苗,一個戰士將土培好,一個戰士從不遠處挑來一擔水澆上一遍,這樣就算完成任務了。收工后,再把用過的勞動工具還給老百姓。第二年開春,老百姓做好灌溉、施肥和管護,就等待收獲季節了。
第二年春天時,油菜花開得可好看了,我們每天在訓練來回的路上都能看到。它是十字花科,莖圓柱形,多分蘗,葉互生,總狀花序,花淡黃色,長角果,種子球形,黑色居多。成熟時,老百姓把它們輕輕地一刀一刀收割下來,還能聽到啪啪的響聲,再把它們運送到曬場上,經過幾天的暴曬脫殼后就得到菜子,最后賣給油廠榨油,含油率30%-50%。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的訓練任務不忙,也會幫助他們去收割。
油菜如同小麥一樣,每年秋播,翌年夏天收割,在廣袤農田里經受秋、冬、春三個季節的雨、雪、霜、凍、風等大自然的嚴峻考驗,可算歷盡折磨。它生長周期長,營養價值高于其它農作物,是人們首選的油料作物。
我在泥濘的田埂上轉了又轉,發現農田里油菜花開得鮮麗多姿,過往的人駐足觀賞,取景照相,而追逐花期的放蜂人,則把一排排蜂箱整齊地碼放到田邊地頭,而他們,就在一旁搭起帳篷住下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