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小外孫女轉到北京上小學了,我們也便跟著來到北京。
有一天吃過晚飯,我和老伴散步(北京人叫遛彎),在路邊的一個垃圾桶處,看到一個蓬頭垢面者,他剛從垃圾桶翻撿完東西,坐在路牙處休息。他身邊放著兩個臟兮兮的裝著物品的包,一只手拎著臟袋子,似乎還裝有雜志、書之類。我朝他看了一下,年齡在40歲左右。從相貌看,倒也長得很端莊,眉眼之間不像那種常見的流浪漢。其實,像這種流浪漢各個城市都有,街頭、大橋下,或公園一角,隨處可見。可那天我看到那流浪漢,腦海里突然冒出一個詞:北漂。或許那流浪漢是眾多北漂中的落敗者吧。北漂這個詞,開始我還不知是啥意思,后來聽講得多了,才知是指那些在北京打拼的人。為何又冠以“漂”呢?我想這多半是指無固定職業,或收入來源也不穩定吧。說到這些人的艱辛,經常聽到的是,他們在北京租住地下室之類,住的地方逼仄狹小不說,且終年不見陽光。或有的上街撿拾菜葉過活之類的報道,也是經常看到或聽到。當然,在眾多的北漂大軍中,成功者也不少,有的已成為明星,這些成功者中,有唱歌的,演電影的,演電視劇的,也有經濟、科技等領域的那些大咖們。大凡那些成功人士在接受訪談,或做客某某沙龍之類,在談到他成功之前的那段經歷時,似乎都有一段“漂”的經歷。說到動情處或回憶起那段艱辛的日子,往往會潸然淚下,有時連主持人也眼圈紅紅的。
很偶然的一次我同某著名作家在一起聊天,那位作家說:在北京“混”(意思是生存),一是有權的,二是有錢的,三是有才的。那位作家講的這三種人,應該指的都是那些成功人士了。偌大的北京城,對于“三種人”來說,只能算是少數,對于蕓蕓眾生來說都只能是“過活”而已。每次我們去超市購物,老伴總給我嘮叨說北京的東西太貴了。我總在一旁戲謔,“到了北京不光知道官小,更重要的是知道錢少”。有意思的是,那天我們沿著北四環遛彎,在遛到一高架橋處,居然又碰到那位流浪漢,他也來到了那高架橋處,仍是坐在馬路牙邊,身旁放著他的“家當”。在夕陽的余暉中,我又看了看他,他也看了看我,似有些愕然。不知怎的,后來我經常會想到那流浪漢和北漂這個詞,心中總有些許酸楚。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