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我所居城市有一赭山,在全市乃至皖南都小有名氣,來此游玩者甚多。我每日上下班路過此地,從車窗里一眼就能從山腳看到山頂,更甚早時還在其西大門擺過攤賣過貨。但要說進去逛逛的次數,還要追溯到多年前陪兒子游玩的時候。如今,兒子大了,赭山對于他的吸引力已經不大,但于我來講,赭山就是一位老朋友,它雷打不動地每天都會出現在我的視野里。
新春無事,正月初五早晨,趁著妻兒還在睡懶覺,我決定親自走一趟。一來是初四立春,看是否能覓得春的足跡;二來,多年未去,看看幾經風雨的赭山是否有變樣。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本來是下定決心去爬山的,不承想未爬先衰,短短幾站路竟偷了回懶乘坐輕軌而去,這還要歸功于全市新春公交免費的福利。
山還是那座山,花花草草游人如織,迎面就是新春喜慶的味道。游人多以家庭為單位,或聚或聊談笑風生,又或爸爸媽媽陪孩子為主,兒童樂園熱鬧非凡。整個山麓,所到所見之處,用“熱鬧”二字形容一點也不過,也難怪兒子提不起興趣,還是多年前的老模樣,風景即是如此。
前山我爬過幾次,今天我想另辟蹊徑,從后山爬一回。穿過羽毛球場地,后至空竹場地,聽到有人合唱《長亭外》,又折返回麓,原來是一老年合唱團,鶴發童顏唱出了青春的味道,令人無限懷舊。本是去爬山,沒想到一上一下又回到了原點,真是改不了愛看熱鬧的壞毛病。好在通往山頂的路不止一條,這是不是傳說中的條條道路通羅馬?反正,我是相信了。
長長的石階,折來折去,就到了山腰,穿過“江城入畫”牌坊,前面就是山頂。游人很是稀少,也許大家都喜歡山下的熱鬧,才造就了山頂的一時清靜。除了鳥雀聲,就是微微的山風,在林間肆意地發出簌簌聲響。這,應該就是早到的春風,在樹葉間穿梭,提醒我們春天來了。
從山頂望下去,就是繁華的都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而我所在,就是鬧市之中最高的清靜之所。除去鬧市的喧嘩,山頂山腳別有一番洞天,一靜一動,涇渭分明。山頂的鳥雀聲中,沒有我要尋找的布谷鳥聲,可能它習慣了田野,飛不過鬧市,自然到達不了赭山之巔。我所尋找的綠,是那種翠且青的綠,早已湮沒于山巔的灰色灌木中,沒有留下過多痕跡。本就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能來到山巔就已心滿意足。涼爽的春風給了我春的暢想,山麓山巔一動一靜之間給了我人生的聯想——人生本就沒有固定模式,只要你去想去做,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臨下山之際,在山頂塔座石板縫隙之處,我居然發現了幾棵三葉草,綠得養眼,驚喜之余拍照留念,這,是不是此行的最大發現——山巔之處有綠色,所到之處皆風景。聽人說,三葉草是幸運草,只要誰發現了它,一定會好運相隨。想到這,我不禁加快了下山的步伐。我要把這好運帶回家,帶給還在睡懶覺的妻兒,讓他們感受一回山頂的風景,那一定是留給勤快的人看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