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過年前一周,氣溫驟降。放假的前一天,我正忙著帶領高新區女企業家開展公益活動,前去慰問高新區40戶孤寡老人。
忙完活動,我匆匆趕回辦公室,簡單收拾了一下,然后給大門貼上對聯,就直奔花市。年前這一周忙得沒有時間裝扮家里,眼看就到除夕了,只能趕著這個時候去湊熱鬧。果然如我所料:此時的花市,人車擠得水泄不通,人們興高采烈地拎著花兒舉著花兒捧著花兒抬著花兒,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我很快也融入其中。一盆跳舞蘭,仿佛一女子在跳舞,窈窕挺拔,充滿青春之美。一盆蠟皮杜鵑,開得火紅亮眼,吉祥喜慶。一盆臘梅,花姿傲然,花香濃烈。又順便買了海棠花、月季花、蘭花、迎春花,準備回去栽種院子里。花店的老板都是老熟人了,經常買他家的花,也熟知我“口味”,買花過程很愉快。花店老板感恩我在他剛開店時照顧他生意,所以連賣帶送,我的車上頓時塞得滿滿當當,真正是滿載而歸。
家里有了花草點綴,頓時增添了春節的喜慶。先生數落我,過年不進菜市進花市。是啊,對我這樣一個長期不事廚事的人來說,“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我寧愿徜徉花市,因為這于我是一種放松。對一個職場上整天像陀螺一樣忙碌的人來說,難得有一個假期,誰想放下工作又進廚房呢?此時,花事對我是一種犒勞,廚事對我卻是另一種負擔。
以前過年,都是母親一人忙碌,她時常要忙到很晚才睡覺;我常常半夜醒來,還見廚房燈火依舊。除夕那頓團圓飯是重頭戲,母親會做一大桌子菜肴。最拿手的不是雞鴨魚肉,而是一道涼拌菜,香菜、花生米、豆腐皮、芝麻、黃瓜絲、雞蛋皮、蔥蒜……每年都拌上一大盆,臨吃時才倒上醋和麻油,全家都喜歡這道菜,以至于一提過年的味道,都不約而同想起這道菜,而今這道菜在我手上“失傳”了。那時的年味雖重,但長輩們基本上是在忙吃忙喝中度過。
而今時代不同了,人們追求過年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女友一大家飛去云南度假,看她朋友圈曬的藍天白云,我讀懂了她歡喜飛揚的心情;另一女友帶著兒子正在三亞高爾夫球場,揮桿揮汗……也許她們覺得擺脫了廚事的勞累,外面的世界才是她們想要的幸福。每個人對春節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憧憬。而對我這樣一個整天東奔西跑的人來說,過年只愿不被打擾地宅家侍弄花草,坐在花團錦簇里看書寫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其實,今年過年我進花市不進菜市也是有底氣的。婆家也居合肥,相距不過車程十來分鐘,想吃就去婆婆家,想簡單那就宅家,看書、寫作、思考、休息,萬般自在,怎么愜意怎么來。更何況放假前,我的吃貨同事已給我備好了一盆自家做的鹵菜,還有一大包各種餡的餃子,即使不出門也絕對夠我吃一周了。
很多人說現在的年味淡了,其實過年的氣氛并沒有淡,只是人們的選擇多樣化了,不再只是吃喝這一件事了。春節的喜慶,正在由物質轉向精神層面的追求。
除夕這天,搬完花草,布置好小家,我就直奔大家庭的除夕團圓飯。今年婆婆家早早就訂好了飯店,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人口越來越多,婆婆家的圓桌早就坐不下了,所以從虎年除夕開始,我們大家庭的年夜飯也徹底“改革”了,20多口的大家庭齊聚飯店,在高檔寬敞的包廂里共度除夕。開場時,先生讓每個人都發表一句感想,輪到我,我說了句:今夜,家就是全世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