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從去年初開始,我和兒子奔波在網上的各大農場之間,快樂地忙活著。一年來,我們開了很多塊“地”,種了很多東西,有了各種各樣的收獲。
現在,各大網購平臺為了活躍氣氛增加人氣,都有類似“農場”的游戲頻道,比如某寶的芭芭農場,某東的東東農場,某多的多多果園,某團的小美果園等。在這些“農場”,用戶可以選擇一些虛擬的“種子”和“果樹”種植,通過每天澆水、施肥、除蟲等活動,完成所有階段的任務后,虛擬的“果蔬”就成熟了,這時,平臺會將真正的果蔬給完成這個游戲的人免費包郵到家。其實,我有在網上種植“農作物”的打算時,并不完全是為了得到免費的水果。因為兒子快上小學了,我想寓教于樂地讓他接觸掌握語文數學的初步知識。而這種農場種菜類的游戲,我覺得很適合。一是種植過程中的要求和提示都是一些簡單的短句,天天玩一會兒,就能自然而然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漢字和句式;二是澆水時一次一次地累積實際上就是加法,除蟲實際上就是20以內的減法,而加快成熟進程的施肥,有的是倒著數數字,有的則是用百分比表示法;三是那些農莊和果蔬都被畫得很卡通,再加上擬人化的語言,小孩子愿意玩,所以學得比較主動;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不像別的游戲有連貫性,也沒有情節性,不需要長時間看,也不至于上癮,對孩子的視力沒什么影響,兒子玩了一年的農場游戲,視力表還是能看到最后一行。
在網上農場當了一年小農夫,兒子沒有被訓斥呀督促呀這些不愉快的體驗,高高興興地完成了基本的學習。雖然我在其中穿插了一些延伸知識,但他也沒有覺得自己是在學習,玩著就完成了基本的幼小銜接。在和附近年齡相仿的孩子玩字、數、音游戲時,儼然一個“小老師”,而那“學生”里面,甚至還包括一年級的小學生呢。
除了學習到知識之外,他還有了一定的攻略意識。比如,每天澆10次以上的水,能額外獲得大量水滴,可是每天做任務領到的水滴是不夠澆10次的,那么就攢兩天做一下澆;肥力100以上,每次澆水所需的水量就可以減半,可是通常肥力很難達到100,那么化肥就不要零零碎碎地用,把他們零存整取地攢起來……通過這些五花八門的小攻略,可以大大加快種植的進程。
因為種出來果蔬不是主要目的,所以種出來的果蔬只能算副產品了。這些副產品雖然不怎么值錢(一般一箱果蔬也就二斤),但能給人帶來好心情,而且其中不乏意外的驚喜。
我們一共收獲蘋果十箱、木瓜三箱、獼猴桃兩箱、芒果兩箱、人參果一箱、有機大米兩袋、洗手液三瓶(有時候種的那種果蔬沒有貨了,就會換成等值的商品,那就不一定是果蔬了)、抽紙兩提、筆筒一對、書立一副……甚至還有花草。
最大的驚喜是干枝雪柳。那是一把焦枯的細枝,刷鍋把似的,然而只需給它泡泡水,它就能很快地抽出小小的綠芽,接著就開出繁茂的白花。很神奇的枯木逢春的感覺。那好似落雪的白花,令人心曠神怡。今冬還未下過雪,而我們家已經有雪景了。
種出的那箱人參果也算是驚喜。我從來沒有見過那么小的人參果。一共才二斤,但因為個頭太小,所以數量很多。打開快遞箱,里面裝得滿滿當當的,它們的個頭跟棗子相比,都不算大號的。雖然我心里很有點懷疑是不是因為免費才給那么小的,但是兒子很驚喜地大叫:“這么小,這么小的!小得好可愛呀!”驚喜并沒有標準模式,套用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那就是——世上本沒有驚喜,有人覺得驚喜,那就是驚喜了。
年前,我們種出了兩副春聯,新房子老房子各貼一副正好。上聯是“富貴平安百福來”,下聯是“吉祥如意萬事興”,橫批“合家歡樂”。紅底上燙著金字,喜氣洋洋的。今年春節,貼上自己種出來的春聯,在喜慶之外,又會多一些有趣的成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