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北京家里的紗窗壞了,要換紗窗,女兒就約了師傅到家里來修。這師傅姓徐,話不多。第一次來,主要是檢查一下哪些窗子需要換,量個尺寸。過兩天徐師傅又來了,他把重新做的新紗窗拿了過來。在他換紗窗的間隙,我便同他聊了起來。一聊才知,徐師傅家在我們省六安市。我說:“我們是老鄉,我是從合肥來北京的。”他一聽很高興,連連說,碰到老鄉了,真好!他說,他來北京打工有好幾年了,家里一個女兒一個兒子,愛人身體不怎么好,全靠他打工掙錢養家。說著眼圈便紅了起來。見狀我便安慰他說,等孩子大了家里會好起來的。聽我這樣說,他也表示贊同。他問我可去過六安市,并說:“我們那里山清水秀。”我說,去過,六安是個好地方。聽我贊嘆他的家鄉,他很高興。我便問了他在北京打工的收入以及住宿等情況。他說,在北京打工收入還可以,就是人辛苦點。他在郊區農村租了一間房,每月房租600元錢,每天外出干活早出晚歸。說到住房,他便很自豪地告訴我,他在六安老家靠自己打工掙錢,蓋了樓房,并且還有一個很大的院子。以后在外面干不動了,就回到家鄉自己的那個院子里去。
紗窗修好,送走徐師傅后,我就在想,我們安徽有多少個像徐師傅這樣的打工者,奔波在全國各地或世界各地。他們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著世界,改變著世界。有一年春節我在回老家的高鐵上碰到幾位在北京打工的老鄉,他們說,“鳥巢”是我們建的,“水立方”是我們建的,國家大劇院也是我們建的,那種自豪感溢于言表。我要為我們的這些安徽老鄉點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