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兩個半邊街:一個在張家界的水繞四門,一個在合肥大蜀山。
它們有異有同:同的是,皆隨地勢而建,街只有半邊;異的是,街建筑的風格不同。
水繞四門半邊街,夜間,遠遠望去,空曠的山野之中,仿若仙境一般;大蜀山的半邊街,自然秀美中透出一股文化氣息。
大蜀山半邊街上,飯店、餐館,多為徽派建筑;而快餐、小吃、飲料店,又富于現代色彩;花園、亭臺、小橋、窗軒、系泊的小船,蘊含著詩意??捎媒謱γ嬲毡谏系囊环F畫“蜀山徽韻”四個字來概括,散發的是徽文化的氣息。
地方狹小,內容卻多,真是難為設計者了。
這使我想到了明代園林專家計成的《園冶》,其“借景”云: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時,何關八宅。
這里正是這樣。
在地狹路窄的大蜀山過道,要建一條小街,布局要求就須更精致、合理、更科學。
幾家餐飲店,是中國式的,徽派為主,兼山西、四川、西藏風味;西餐、快餐、飲品店,雖數量少,設計、布置卻頗具現代感,它們的名字,也與中餐館的迥異。
它的水系,完全是人工的,自動調節,水清淺。
它的街道,借了大蜀山為背景,形成天然屏風。街對面的草坪廣場、遠一點的水塘,與半邊街連成一體,互為背景。一些沒有景深的地方,又以虛設借景,如璞園:只造個園門,將園外的景物全部借用了。
供游人小憩的、街對面水系里的長廊、亭臺、廊橋,則與周邊的景物,互為借景。
在張家界水繞四門半邊街,我第一次聽見半邊街的稱呼,當時覺得十分新鮮。它古樸厚重,賓館名為畫家關山月所題,老遠就見到了。晚間閑出散步,從半邊街穿過,離開它已很遠很遠了,回頭再望,影影綽綽的燈火中,蒼茫山林為背景,頓時便有天上人間的感覺。
它四邊潺潺的流水聲,至今還響在我的耳畔。
兩個半邊街,相比較,大蜀山的人氣比水繞四門的旺多了。自合肥地鐵2號線開通后,大蜀山站就設在街邊上,游人就更多了,周末、節假日,半邊街上,熙熙攘攘,人頭攢動。
這也讓我想起了去年三月剛剛去過的江西上饒市橫峰縣的崇山關。
崇山關,是一處關隘。地勢險要,天然風光,崇山峻嶺,流水潺潺,古木參天,蝶飛鳥囀……
水繞四門與崇山關,自然條件都比大蜀山優越了不知多少倍,人氣不同的原因,還是因為它們和人群的距離不一樣:崇山關最偏僻,水繞四門次之……
由山水我又想到了人。人的際遇,何嘗不如此?人的性格不同,際遇不同,命運就會不一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