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毛毛蟲生活在鄉(xiāng)野,沒有骨頭,長相也不好看。孩子們都怕,大人也鄙視它。后來查閱材料,才知道毛毛蟲是鱗翅目昆蟲的幼蟲,它們生活在大自然生物鏈的底端,那些悚人的模樣,全是為了生存。
春節(jié)前,我因為更換手機,走進一家手機店,一位打扮樸實的女子從柜臺里迎出來,仔細詢問我購買手機的主要用途。得知我喜歡拍照,就推薦了一款像素較高、內存較大的手機。掃碼付款,我添加了她的微信,便于聯(lián)系售后服務。她的微信昵稱叫“毛毛蟲”,我感到奇怪,一個女子,怎么會取這樣一個不討人喜歡的名字呢?后來看她的微信朋友圈才知道,她姓毛,老家在山區(qū),現(xiàn)住在城郊廉租房,內墻紅磚裸露,還沒有裝修,自己在手機店打工,早出晚歸。她有一個女兒,上小學二年級,很乖巧,學會了洗碗、洗衣、掃地等家務活,不等她下班回家,就把能做的家務活做完。
我是被她拍攝的女兒練習舞蹈的視頻驚住的。小小的身子,毛毛蟲一樣柔軟,劈腿,后滾翻,手腳從背后相拉,身體環(huán)成一個圓圈,宛如雜技表演。尤其是雙腿伸直架空成“一”字、身體懸在矮桌邊寫字的姿勢,猶如蟄伏的蝴蝶,看著讓人心疼。
有一次,她在朋友圈中說女兒練得大哭。我問她為什么對女兒狠心,她說,我并不是想讓她成為舞蹈家、藝術家,小時候讓她吃點苦,磨練她的意志,讓她長大以后能夠自己獨立生存,不能指望誰,不能等靠要。我本想勸慰她,沒想到她無意間給我上了一課。那一刻,我想到了小時候的毛毛蟲,明白了她的微信昵稱“毛毛蟲”的真正含義。
毫無疑問,這些“毛毛蟲”,長大了一定會變成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