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那是今年中秋節前一個靜謐的夜晚,我躺在床上漫無目的地瀏覽微信時,忽然看到了一則上海市作協的短信通知,要我參加“長三角重點城市作家看合肥”采風活動。猛然睡意全無,心潮起伏,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合肥,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出遠門“旅游與生活過的家園”啊,那里曾經的一草一木,大街小巷,可謂是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一個夏季,我中學畢業在家等待分配。在那個特殊年代,也沒有什么好書可看,閑來無事,無所適從,整日不知道做什么事好。就在百無聊賴之時,我的一個六五屆中專畢業、分配在合肥工作的大表哥來我家玩,他得知我正在等待分配無事可干,就叫我去合肥他家玩。反正他那時也是“孤家寡人”,讓我去玩玩,也算是陪他作伴。大表哥單位非常照顧他,分配給他一間坐落在靠近長江路與淮河路之間區域、約十平方米沒有煤衛的二層上的閣樓。那時的這一地帶,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幾乎沒有幾棟像樣的房子。而我表哥所住的那個小區,是一大片低矮、破舊、灰色的房子,要走過彎彎曲曲的小路、小巷、小弄,走過兩個左拐右拐的樓道,方能到達他的閣樓“新家”。
這是一個非常破舊的“新家”,四周都是木板墻壁,有的已破裂通風。木地板已松動,一走動會發出吱吱響聲,隔壁說話聽得一清二楚。更煩人的是,由于屋里沒有煤衛設施,日常生活很不方便,洗刷都要到屋外的供水站,有時還要排隊等候。夏季時別說有多難受,太陽直曬,閣樓內像蒸籠悶熱難忍,電扇吹出的也是熱風。刮大風時,呼呼的風從墻縫與窗縫外入內,把桌上的報紙和桌布也會吹落到地上。雨天,外面滂沱大雨,屋內卻是小雨霏霏,房子漏水。屋外小巷小弄積滿雨水,又黑又臟,行走艱難。到了夜深人靜時,耳朵能聽到左鄰右舍的吵鬧聲。居住區域,沒有什么像樣配套的大型百貨商場和食品店。那時表哥每次探親從上海回合肥,都要帶許多東西,其中就有單位同事和鄰居托買的許多上海生產的物品。我表哥曾對那時他的居住區域作了概括:住宅破、街道舊、馬路窄、樓房矮、商店小、綠化少、環境差,用現在人的眼光看那叫落后。但是,在那個住房極度困難的年代里,能在這樣一個中心區域里有一間避風遮雨的小港灣,已經是令人羨慕不已,更有一種從內心激發出的滿滿幸福感。那年,我在合肥整整生活了兩個多月,留下了許多快樂與甜蜜的難忘之事。我與表哥一起游玩了不少合肥的名勝古跡,山川河流,名人故居,古鎮老街,與左鄰右舍的同齡人一起逛公園,遛馬路,講故事等,玩得不亦樂乎,開闊了眼界,也增加了閱歷。可靜下心來,將申城與合肥兩個城市一對比,總覺得合肥在某些方面還是存有不小的差距。
日月遞嬗,星轉斗移。改革開放四十年后的合肥,已是今非昔比。如今的淮河路與長江路以及環城路一帶,那真是出現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原有的一處處破舊、簡陋、低矮的老小區,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嶄新、大氣的市民住宅樓,更有高聳入云的商務摩天大樓,給人一種浩大的壯觀感;原來狹窄破舊、一下雨積水,一干旱塵土飛揚的淮河路,早已舊貌換新顏,成為了一條寬闊大氣、高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名店林立、人流如潮的高檔步行街,并能與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相媲美。被稱為安徽第一街的長江路,如今更像一條巨龍蟄伏在合肥市中心東西兩頭,連接著一條條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干道,車輛川流不息,行人如織,一派熱鬧與繁華。圍繞環城河重新規劃改造興建的逍遙津公園、杏花公園、包河公園,那更是樹木成蔭,繁花爭艷,景色旖旎。公園內蘊含歷史年份的亭臺樓閣、水榭石橋,呈現出特有的古色、古韻和古風的美感。置身于此,賞心悅目,油然而生一種對優秀歷史文化的追溯感。在商品匱乏和物流不暢的年代里,合肥人如辦喜事,需采購婚禮服裝和床上用品,不少人會委托到上海出差或探親的親朋好友幫助代購,甚至親自到上海,去繁華熱鬧的南京路商業街采購。然而,時過境遷,如今在合肥市區,到處可見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大上的百貨商場,其中坐落在長江中路上的銀泰中心商場,顯得特別大氣、豪華、高檔。邁入商場內,頓感耳目一新,仿佛進入了一座充滿藝術美的宮殿。商場內裝潢華麗、布置精致,每層樓面都展示出不同的風采。漂亮別致的櫥窗里、柜臺上,陳列著國內外各類名牌商品,可謂是琳瑯滿目,美輪美奐,應有盡有。合肥人結婚辦喜事購物,已不再需要勞心、勞神、勞力地出遠門了。使人驚嘆的是,銀泰中心還集影城、健身、美容、餐飲、酒吧等多種服務功能于一體,并以獨特的多功能經營引領市場,吸引顧客,完全可以同上海第一百貨公司相媲美,即使是在全國商場中也是獨標一格。
上海有一條貫穿市中心的母親河叫蘇州河,曾經是水黑味臭,河中滿是破破爛爛的小木船,兩岸都是簡陋雜混的小碼頭與破茅草屋,一片破敗的景象。改革改開放后,對河道和兩岸進行了治理改造,如今河水清澈,岸上高樓林立,已是今非昔比,但是它缺少的是成片的樹木與寬闊草坪。然而,同為母親河的合肥南淝河,四十多年前所見的那種兩岸雜草叢生的荒涼景象,如今早已蕩然無存,除了高樓林立之外,更多的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大大小小的草坪和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涼亭。當人們邁步在這綠樹成蔭、姹紫嫣紅的南淝河岸邊,目睹波光粼粼的河面,眺望兩岸雄偉高大的建筑,掃視岸邊川流不息的游客,頓會使人感到與大自然渾然一體而心曠神怡。生活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環境中,怎么不使人心情舒暢?這就是合肥市良好生態的展示。然而,巡游在夜幕下的合肥市區,看到的卻又是另一番繁華熱鬧與華美大氣的情景:條條馬路,路燈齊亮,行人熙來攘往,車輛穿梭不停;家家商店,霓虹閃閃,流光溢彩;幢幢高樓,燈火通明,如人間仙閣。站在南淝河邊,只見兩岸各種色彩繽紛的泛光燈,與雄偉壯觀群樓上跳躍閃爍的大型霓虹燈融為一體,照亮了夜空,映紅了天際,編織出了一幅奇異迷人的童話般的圖景……我想,夜合肥,只是綴在中國千萬幅熠熠生輝的美圖上的一顆鉆石,它是改革開放使一座城市發生巨變的一個真實例證和生動寫照。
曾有文人這樣贊美合肥:
這里是人間蓬萊,是你旅游的勝地;這里是人間瑤池,是你休閑的宮殿;這里是人間仙府,是你歡快的樂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