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壽春,是壽縣的別名,壽縣還有別名壽陽、壽州等,是六安市下轄的一個縣,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毗鄰淮南市,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名城,一直以來都深深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這個秋天,金風習習,天朗氣清,我和幾個朋友拜訪了這座富有魅力的古都。
臨行前補習了一些常識:壽縣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是楚文化的故鄉,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擁有國家4A級風景區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壽春楚文化博物館珍藏國家級文物2000余件。這次因為時間關系,我們主要游覽了古城和古城墻。
現代壽縣的格局類似蘇州,都是“新城包圍老城”,新城有大馬路、綠化帶、噴泉廣場、商場超市,古城則是“房屋矮矮,街道窄窄”。從通淝門進去,道路驟然變窄,一幅車水馬龍、繁華熱鬧的市井畫卷呈現在眼前。店面鱗次櫛比,大多不超過三層,且不大,顯得緊湊而繁密,既有青磚木窗的古典建筑,也有五彩玻璃窗格的歐風建筑;既有老鳳祥、稻香村這樣的老店,也有肯德基、真維斯這樣的“洋派”新店;既有鐵匠、木匠、修鎖這樣的手藝鋪,也有專賣紫金石、“大救駕”、淮王魚的特產店,還有賣金紅柿子、橙黃梨子、紫黑葡萄、彤紅石榴的水果攤和售賣糯米藕和桂花板栗的小車,充滿秋天收獲的氣息。那聞名遐邇的廷龍瓜子的店面不算大,裝飾得古意盎然,西瓜子、葵瓜子、吊瓜子……盛在一個個玻璃格子里,十分誘人,店里店外都彌漫著香噴噴的味道。賣“大救駕”的有好多家,有叫“正宗大救駕”的,有叫“老牌大救駕”的,都是內外三進,外面是店面,中間是作坊,后面是臥室。走進去觀看老板夫婦現場制作,店里窗明幾凈,貨物排列得整整齊齊,有散稱的,有禮盒的,還有成封的,一封五個,沉甸甸的,明黃紙上用朱紅簡筆勾勒出古城墻和山水,還有騎馬將軍,簡潔傳神。老板熱情地招呼我們品嘗:“不買沒關系!”動手把一個剛出爐的大救駕切成四份。我拿起一份細細品嘗,表皮酥脆,內餡香甜,口感豐富,越吃越好吃,不由贊不絕口。
走走逛逛,不覺走到了賓陽門。賓陽門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看慣日升月落、滄海桑田,早已波瀾不驚。磚縫里長出不知名的野草,枝條垂下來,蓬蓬松松,開著星星點點的紅花,不知是何年何月,鳥兒銜了野草籽掉在里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城門洞幽深陰涼,大青石板條被千萬雙腳打磨得光潔發亮,把一段邈遠的歷史融了進去,不留一絲痕跡,漫步其中,仿佛聽到時間的回響,頓生“往事越千年”之感。登上城墻,放眼望去,田野廣袤,護城河宛如玉帶環繞古城,已逾千年,白鵝在水中悠閑覓食,時而引頸高歌。城門外有甕城,遙想當年兩軍對峙,列隊廝殺,喊聲震天,何其悲壯!城樓上有年輕女子在秋陽下賣荷包,五色緞子鮮亮好看,有葫蘆、如意、月牙各種形狀,繡著花朵,填著本地特產的香草,異香撲鼻。
壽縣美景眾多,可惜時間有限,不能一一玩賞,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從靖淮門出去,回望靜靜沐浴在溫馨秋陽下的古城,心中滿溢留戀之情。他年閑情日,再訪古壽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