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面包,現在極為平常,可是在幾十年前很稀罕。
1987年秋,我去安大報到和面授。這是我第一次來合肥,好奇心特別強,到處瞅,一副“鄉下人”的樣子。十來天后,我準備回家了。在汽車站購好票,看時間還早,想在車站邊轉轉,看看新鮮。于是,出站右拐,前行幾百米,是三岔路口,岔路口西邊有商店。我慢悠悠地進去了,人不多,我低頭看著柜臺里。有一排食品,塑料袋裝的,兩個一袋,每個金黃金黃,袋口用金絲線扎著,看著很誘人。我想,肯定好吃,但不知叫什么,也不好意思問。看看價,不怎么貴,好像是一塊多錢,我買了一袋子,裝到包里去了,帶回去給奶奶嘗嘗。
奶奶84歲了,小腳,一生都窩在山沖里。奶奶38歲時爺爺去世,她拉扯大了父親和姑姑,后來又帶我們八個姐弟,總是忙忙碌碌,似乎一年到頭沒有一刻休息。她對我這個長孫特別疼愛,常偷著煮雞蛋、炒瓜子、蒸飯胚子給我吃。那年發雞瘟,死了一片,奶奶就將雞肫全部焯熟,用老布長襪子筒裝著,放到抽屜里,每天下午放學后,拿一塊給我吃,粉粉的香香的,好吃。
我工作后,每次發工資總買點東西給奶奶,如紅糖、白糖、烤餅或饅頭、包子。這次難得上了省城,當然不會空手。
進了家,奶奶在堂屋里坐著,我將塑料袋遞給奶奶,奶奶接過,問:“這是什么?”我說:“我也不知道,你吃吃看,不知好吃不好吃。”奶奶解開金絲線,拿出一塊,掰一點放到嘴里,說:“嗯,好吃,怪泡的。”于是,她掰一塊遞給我,說:“你也吃吃。”我接過,放到嘴里,泡松而綿軟,有點油香,好吃,這也是我第一次吃。奶奶只吃了一小塊,又扎緊了袋口,說:“給他們嘗嘗。”
三年后,奶奶去世。
三十五年過去了,這件很不起眼的小事,總記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