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工地上有句流傳的戲語:“沒吃張嬸的飯,搬不動工地的磚”。每次包工頭遠遠看到張嬸騎電動三輪車過來,就吆喝“開飯”。大家紛紛放下手里的活計,就近洗手,爭先恐后沖到車邊,自己動手搬塑料凳,放下車上的長板條當飯桌,然后等著派發盒飯。通常都是一葷兩素三個菜,白米飯一盒。
民工們就著一口菜可以吃半碗飯,個個飯量都大。張嬸的慷慨之處在于,她家的盒飯吃完可以免費再加。有一天,小楊連加四碗飯,張嬸也沒多收一角錢。從此,大家都特別喜歡關照張嬸的生意。
最有趣的一次,張嬸剛給大家打好飯菜,她的“耳報神”打電話來說城管來了,張嬸嚇得立刻要跑。工友們見她慌張,就出主意將電動車藏到工地。只聽城管的喇叭聲由遠及近,大家七手八腳地將東西往工地搬,然后把大門鎖起來。城管走了,大家松了一口氣,才發現抵車輪的大石頭都被搬進來了。每次說起這件事,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但均不承認石頭是自己搬的。
入夏后,每次民工添飯,張嬸再免費加勺咸菜,說“大熱天汗流得多,多吃咸菜好”。工友們常不好意思,就自帶碗筷,給張嬸省個成本。
我也經常被工人們攛掇去吃張嬸的盒飯,他們極力推薦,說色香味俱全。張嬸看我戴著眼鏡斯斯文文坐邊上,好奇地問我:“姑娘,這工地的活兒你干得了?”
我笑著回應:“吃了張嬸的飯,就搬得動工地的磚。”
張嬸笑瞇了眼說:“那可不,張嬸的飯管夠?!?nbsp;
有時候天太熱,我胃口不好,張嬸就拉我坐在遮陽傘下面,給我加點菜湯拌飯,督促我吃。她跟我解釋:“你年輕不知道,我們小時候經常吃不飽,現在我見不得別人浪費。你看,我每天就準備四十份的菜,你們吃完了我最高興。”
我看到,來遲的人見張嬸飯菜都見底兒了,就悻悻地往其他家走,便說:“您手藝好,生意好著呢,可以多準備一些?!?nbsp;
張嬸順手擦擦桌面,笑道:“出來賣盒飯,哪個手藝不好?大家愿意在我這吃,是照顧我生意。我家那口子以前也在工地干,后來人沒了,工友就常常介紹人來。你下次去其他家試試,他們家也很好。”說著,她朝對面的“競爭對手”努努嘴。
我第一次聽說這其中的緣由,有些尷尬,只好打趣道:“您看您,還把老主顧往外推,這生意做得都不想賺錢了?!?nbsp;
“我想賺錢,可誰不缺錢呢?我家兒子都念大學了,等他能掙錢我就享福了?!彼χ貞?,抬頭看看對面那家夫妻二人忙著招呼客人,兩個孩子在路邊啃饅頭,不禁嘆了口氣。
我順著張嬸的目光看過去,再回頭看民工們離去的身影,心中感慨:許多人身在底層,他們無力將誰托舉出去,但卻會盡力援助別人。風浪襲來,他們擋不住,卻能緊緊拉住你;你站不住,他沒有板凳,卻將你的胳膊搭在肩上;周遭黑暗,他點不起燭火,卻指著星空陪你等天亮。就這樣相互幫襯著,縱使改變不了現狀,但足以扛過人生中很多艱難的歲月。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