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幾場雨,天就涼了下來。立秋了,妻子說,上街買個西瓜吧。
我國民間有立秋之日“啃秋”的習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氣,“啃”下“秋老虎”,迎接涼爽的秋季。八歲的孫子浩宇聽奶奶說要上街買西瓜,來勁了,一個勁地催促著:“爺爺,我要吃西瓜,我要吃西瓜。”
立秋的街市,瓜販子像是趕廟會似的,一夜之間不知從哪里弄來了那么多西瓜,大一堆、小一堆地擺放著,從東到西、由南向北,到處都是。孫子從瓜攤上抱起一個大大的西瓜,人小瓜大抱著有些吃力,但他就是不肯松手,說什么也要把它搬回家。小家伙那份童真的樂趣泛起一圈圈漣漪,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觸景生情,驀然間只覺得時光倒轉(zhuǎn),回到了四十年前立秋的那一幕,那一年,為了吃上立秋的西瓜,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們加入了大人們送公糧的隊伍。那時,車不通,路難行,農(nóng)民交糧靠的是肩挑背扛。盡管是熱浪翻滾的夏天,鄉(xiāng)下的男人們穿著褲衩、搭上擦汗用的土布毛巾,挑著重擔頂著烈日一趟一趟地往糧站里跑。好在我們處于深圩區(qū),河道水網(wǎng)密布,交糧的定點單位又是水鄉(xiāng)湖隴糧站,十五華里的河道水上運輸省工省時、快捷便利。
立秋那天,天剛麻麻亮,趁著早上天涼,大人們就將公糧裝滿了船艙,我和其他五位小伙伴們不知天高地厚地爭奪大人們背上的纖繩,逢路過橋,遇河過水,爭先恐后地朝前奔跑著。運糧的船一靠上岸,大人們說:“你們快點扒糧裝包過磅,早完成任務(wù)早吃西瓜。”在孩子們面前,大人們的話是絕對權(quán)威的。那時候我年紀尚小,不知從哪里來了一股牛勁,兩腳一點就和其他幾個小孩跳入了船艙,拿起畚箕使出全身力量恨不得一下子扒光船艙里所有的稻谷。一個多小時下來,全身沾滿了灰土,小伙伴們你瞅著我,我望著你,看著對方面目全非的樣子,一下子都會心地笑了。大人們把買來的西瓜一瓣瓣切開分給了我們,捧在手上甜在心里。一瓣西瓜我從湖隴吃到家里,啃了十五里路途,就是舍不得把它啃完。
時光不老,日月常新。在暑去涼來的輪回中,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風景,每種人生都有不同的姿態(tài)。一抹情懷在側(cè),一份靜美在心,一份愜意如同甜蜜的西瓜,在這粉墻黛瓦的世界中,品味浮沉歲月、漫漫年華,留下人生一段最美好的記憶。
新安晚報、安徽網(wǎng)、大皖新聞有獎?wù)骷侣劸€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jīng)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