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我的家鄉(xiāng)雖是花木之鄉(xiāng),但那是后來的事。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入伍離開家鄉(xiāng)時,農(nóng)村只有常見的花卉,桃花、梨花、金銀花、梔子花,開得最長久的要數(shù)月季花,“月月紅,月月開,月月大姐有花戴?!币驗槌R?,所以就不在乎,何況,“拈花惹草”不受那個時代男孩子的待見,于是我對花一直沒有特別關注,更談不上喜歡什么花。
我的住所邊新建了游園,與小區(qū)僅一墻之隔,我戲稱為“我家公園”,居家觀景成為了平常。游園以綠植為主,花卉僅是點綴,但也此伏彼起,延綿不絕。這些花為游園增添了色彩,也美化了我的生活,至于是什么花,我沒有考究。
四月初,一個月色朦朧的黃昏,我在“我家公園”閑步,在綠色草坪的邊緣,有一種矮小的花引起我的注意,這種花高約20厘米,密集,叢生,花小但艷麗。不知為什么,我一下就喜歡上了這種花,有點一見鐘情的感覺。立即“行色”,才知道是“石竹花”,借助百度了解到,石竹花因其莖具節(jié),形似竹,故名。石竹花是我國傳統(tǒng)名花之一,原產(chǎn)我國北方,南北普遍生長。種類較多,花色鮮艷,花期也長,盛開時五顏六色,絢麗多彩。石竹花性耐寒而不耐酷暑,喜向陽、高燥、通風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是很好的觀賞花卉。
第二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站在陽臺上看石竹花。過去沒有留意它的存在,今天竟然色彩鮮艷、姿態(tài)翩躚地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花卉呈帶狀分布,蜿蜒曲折,似游龍驚鳳,東突西奔,動感十足。不僅如此,顏色比昨晚更加紅艷,而且紅得恰到好處,偏深的紅色正是我的所愛。我站在五樓眺望,蒼老的心開始復蘇、萌動,在一次次對視中,我好像又回到了青春的自己,還有記憶中所有美好的時刻——與花對望、與景交流成為我每天的精神享受、幸福時光。這種美好伴隨我長達兩月之久,真是三生有幸。難得的相遇,難得的相惜,難得的相伴,是時代的恩賜,大自然的饋贈。
然而,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此尤物也難逃“花無百日紅”的宿命。烈日炎炎,暑氣逼人,不耐酷暑的石竹花,花色慢慢加深,枝葉漸漸發(fā)黃,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為此,我好生失落、惆悵。不過,盡管風光不再,但并未“人老珠黃”,花色只是由紅變暗,又演化為一種老成的“淺淺紅”。令人欣慰的是,這種“淺淺紅”一直持續(xù)到七月底,看樣子還沒有歸隱的意思,我由衷地佩服石竹花的堅韌和頑強。
我雖然沒有“黛玉葬花”的自我悲憫,但也有憐香惜玉的須眉情懷,在一個燥熱的黃昏,我又一次來到它的身旁,是探望、安撫、感恩,還是道別?兼而有之吧,反正心情復雜,五味雜陳。在近距離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在枯黃的葉叢中,居然還有幾支挺拔的石竹花在開放,光鮮如初,令我十分意外。此時的石竹花,如不倒的旗幟,如不滅的火炬,正在昭示一種意志——不到生命的終點,絕不向命運屈服。石竹花不是柔弱女子、溫室花朵,而是巾幗英雄、堅強戰(zhàn)士,哪怕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堅持到底!
石竹花的品格,令我肅然起敬。它默默地為人類奉獻美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屈不撓,義無反顧。它的艷麗值得贊美,它的堅守值得贊賞,它的抗爭值得贊揚。我愛石竹花。
新安晚報、安徽網(wǎng)、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jīng)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