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夏天一會兒高溫,一會兒暴雨,所以我很少出門。然而頭發“不甘寂寞”,于是選了一個清涼的日子去鎮里理發。我家和小鎮有五六里的距離,騎電動車,也就十幾分鐘的事兒。在我們這個只有幾萬常住人口的小鎮上,理發店有十多家,對此我不得不做出選擇。
我理發有幾個原則。首先是不染發,因為染發對人體有害。人到老年,健康是第一追求,然后才考慮別人的觀瞻。況且我還有自知之明,我的長相基礎相對薄弱,從客觀上說,僅僅依靠做個新潮的發型,或者把頭發染成年輕的模樣就想提高自己的帥氣指數,讓別人對自己有一個較高的亮分,我以為根本做不到;其次是我不進時髦的發廊,不找年輕的美女或者帥哥理發。其實進理發店也和進超市一樣,是根據服務的質量收費的,所以我選的理發師傅年齡上有一個硬性的指標,那就是他的年齡一定要大于至少要等于、盡量不要小于我的年齡,費用也不能高于小鎮理發的平均水平,因為價格高的也不一定是最優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還有一點就是我從不找熟人理發,我怕人家忙活了半個小時,結果是免費為我服務,那樣讓我于心不忍,我沒有電影《小兵張嘎》里那個胖翻譯官吃西瓜不給錢的霸道。
在尋尋覓覓中我找到了一家適合我的理發店。店主姓楊,六十多歲,矮胖,健談。老楊最喜歡和他老伴斗嘴,他們之間攻擊性很強而傷害性不大的調侃,讓顧客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實和平凡。幸福是一種理解和包容,真的不錯。老楊年輕的時候曾在集體性質的理發店工作過,上世紀八十年代,個體經營開始在小鎮里出現。老楊看到單位里的生意越來越差,就辭職了,自己開了這家理發店。讓老楊做夢也沒想到的是,幾年后單位雖然垮了,然而凡是堅持下來的人都進入了養老保險程序。現在,原來留在單位里年紀最小的也已經退休了,每月能領到兩千多元的退休金。老楊因為中途退出,就沒法享受退休的待遇,每提及這件事,老楊就唏噓再三。
理發時,因為有老楊述說故事、分享人生,我一點也不感到寂寞。我現在才明白我不愿進發廊,讓小姑娘剪發的原因,那就是:在那里,我是拘謹的;在老楊這里,我是自由的。什么時代也不能沒有理發的,但老楊這一傳統的剃法,總有一天會漸行漸遠,真的到了那時,如果還有像我這樣的顧客,那該怎么辦呀!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