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事大劉買了新房。裝修完畢,邀我去參觀他的“寒舍”。他真是謙虛過分了,因為他那150平方米的房子,簡直就是宮殿!硬要說“寒”,那也是“高處不勝寒”——位居十六樓,夠高的了。
從大劉家的窗子向外望去,遠處湖光山色,風景很美,但也有一處煞風景的地方——不遠處的一大片空地上,點綴著幾間用廢板材和舊帆布建成的工棚。“噢,這塊地還要蓋幾幢小高層,這些工棚是民工們住的。”大劉對我解釋道,并故意加重“小高層”和“工棚”的語氣,我聽著有點不舒服。
“其實,住在小高層里固然舒適,但工棚也有它的優勢呵!”我的不滿立刻就吐了出來。不過,大劉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我就不明白,工棚比小高層會有什么優勢?”沒等我說話,大劉的嘴就不斷噴出子彈:“小高層空氣新鮮,冬暖夏涼;而工棚里污濁潮濕,冬冷夏熱(沒空調嘛)”“外面起風,我住在小高層里只需關一下門窗即可,而工棚則面臨著被風吹倒的危險;外面下大雨,工棚里也下小雨呵……”
“如果要是地震呢?”我終于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了。不料,大劉的地震知識也挺豐富:“我買房時就考慮抗震了,我們家的小高層是框架剪力墻結構,足足能抗八級地震!”我呢,也是個愛抬杠的刺頭:“如果發生八級以上的地震呢?我從畫報上看到某地地震時,兩幢小高層呈‘人’字狀地倒在一塊,這說明發生強烈地震時,小高層是可能整體倒塌的,而那幾間工棚則不存在這方面的危險。這就是工棚的優勢!”大劉終于無話可說……
一周后,大劉搬家,同事都收到了請柬,惟獨我例外。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