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餅是旌德的一張名片。
旌德縣城很小,隨便走走也就到邊到角了。奇怪的是,在這巴掌大的地方,也不是隨處可尋到大餅店;即便是在老城區,也只見到幾家而已!都很內斂低調,小小的鋪面,低低的門楣,不事張揚,不動聲色;一個人躡進去了,顯然是熟門熟客,交易過程很默契,沒有語言交流。
住在一家酒店,散步時發現馬路對面有一旌德大餅店。鋪面簇新整潔,內有倆中年阿姨張羅:一人負責將面餡做成餅狀,另一人負責在油鍋前炕餅,并處理買賣。按部就班,有條不紊,讓你真真切切見識到大餅是怎樣做成的,實實在在地收獲一種現場感。
我注意到,裝餡的搪瓷缽子有十個,一字排開。一路看下去,分別是:肉丁、豆角、韭菜、豆腐干、筍衣、朝天椒、白菜、腌菜……阿姨告訴我,這些料都要放到一個餅里的,面是死面的,事先要揉發好,使之有韌勁、有筋道,方能兜住這一大坨餡。
她邊說邊操作,很嫻熟地把餡料裹進了面里,然后捏成一團,放在面案上,手掌壓一壓,用搟面杖滾幾個來回,一個白生生的大餅就此“躺平”了。那搟面杖圓鼓鼓的,中間有個洞,一根圓木從洞里穿過,活動自如。皖南人做餅都用它,我看了親切,幼時家里也有一個。
料正餡足,恐怕是旌德大餅好吃的決定性因素。在我所嘗過的諸多小吃中,像它這樣內里如此飽滿豐富的,實在罕見。
阿姨的動作太快,有點眼花繚亂,不能說十味餡都全了,八九應不容懷疑。沒有人去細數,當你看到鼓囊囊的一大坨被一點不漏地包容了,有的是物有所值的心滿意足。
還有一種說法,以為餡(主要的)的構成得按時令季節來:
春末夏初,韭菜豆腐干肉丁餡;夏秋,豆角豆腐干肉丁餡;冬春,雪菜肉丁餡;冬末春初,冬筍衣豆腐干肉丁餡;四季全年,香椿頭肉丁餡。真有如此講究?姑妄聽之。不過旌德物產豐饒:花生、大米、矮腳甘蔗……過去就有人說,旌德人有一點錢都吃掉了。我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到這里的山里農家吃飯,擺上桌的幾碗幾碟就相當有樣子。
旌德人用了一個“炕”字來描述大餅的成熟過程,實在是形象妥貼:左邊是火,右邊上面一點是大餅,中間一橫是平底鍋,下面的幾則是架空的柴。當然,現在用柴的已近絕跡,這家用的是液化氣,調控火力很方便。
油一定要用菜籽油,油煙是大了些,但炕出來的餅確實香。待到兩面都呈金黃色時,就夾出置案板上。
案板是特備的,材質密緊,久久用之,也不會產生木屑細渣。
一個旌德大餅,橫豎兩刀切成四塊,餡不散,甚至可見餡與餡之間層次分明;現吃的,用盤端走,佐以一碗白米粥,一小碟咸菜。兩人吃一個餅足矣。
大餅之大,名不虛傳。
也可切好打包帶走。見你是生客,出門時阿姨會叮囑一句:放的時間不要長。
我明白了它為什么不能大批量包裝見諸市場。小眾、新鮮、手工,都是旌德大餅的關鍵詞。套用過去一首流行歌曲的詞:要吃大餅,請到我們旌德縣里來……
手起刀落,香氣四溢。餡呀、面呀、油呀,全都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我取了一半,顧不得燙嘴,咬將起來,那餡竟“叭叭”地往下掉,好在有盤子托底。反正是在異地他鄉,顧不了吃相了,即便是舔,也要吃得干干凈凈。
我對這家大餅相當滿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油重了點。倘若能像下塘燒餅那樣干烤出來,白白的餅上點綴著幾塊焦黃,吃時再薄薄地抹點辣椒醬、牛肉醬什么的,那就臻于完美了。
這涉及到旌德大餅的基本工藝,弄不好會面目全非,不可能輕易改變。
吃完餅,正好中午十二點。店里所有的餅售罄,倆阿姨也準備收攤子回家了。我不解:生意相當不錯,怎么日到當頭就戛然而止呢?
阿姨笑道:錢是賺不完的,下午準備準備明天的餡和面,睡一覺,養足精神頭。
旌德是“慢城”,所有生活細節的呈現,都是不徐不疾,舒緩從容的。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