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潛山縣有一個村子叫“逆水村”,逆水村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神秘色彩,常言道,“一江春水向東流”,但這個村,自然法則似乎在這里被改寫,因為山勢的強行阻擋,造就了河水自東向西流的特殊地貌。逆水距城區60多公里,青山環繞,溪水潺潺,耕讀傳家,民風淳樸,一切顯得秀美而和諧。
多年來鄉親們都認定一個樸素的道理:自古華山一條道,改變面貌靠讀書。“窮莫丟書,富莫丟豬”,也成了鄉親們的口頭禪。在村里高立的廣告牌下,路遇幾個小學生,問及未來的志向想做什么,一個孩子脫口而出:長大了我要當博士!另外兩個小孩也搶著說:我也要當博士,做科學家! 這該是中國鄉村最“牛“的廣告宣傳和山村孩子最 “牛“的志向了吧。
這個村子總人口只有3395 人,但從高考恢復后,前后共走出了29名博士生,54名碩士生,還有將近300名的本科生, 共有500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均不含碩士,博士和本科學歷重復統計。大學以上學歷高出全村總人口的10%。逆水村口有家小小的的理發店, 理發師傅每每向參觀的客人介紹時都滿臉自豪,“那些大學生從小就在我們店里理發。”
逆水村
村里一家幾個大學生,連續幾代都是大學生的,比比皆是。從逆水村走出的博士有英國華人社區領袖、法國一級教授、世行高級財務官、中科院知名專家等等。如今,從逆水村走出的優秀人才,遍布世界各地 。
年過八旬的儲浩川是改革開放之后第一個帶領村民改變集體命運的人,也是鄉村教育的“恩人”。上世紀90年代,時任村支書和村辦企業領頭人的儲浩川拍板:“只有讀書,才是我們山村唯一的出路。”從那個時候就開始為老師的待遇考慮。民辦老師的待遇全由企業出。儲浩川還制訂了資助和獎勵基金,對考上大學的孩子進行獎勵, 考取了大學,給300,中專200,考取了高中,也給100元 ,這在當時也是筆不小的費用 , 讀書在逆水村成為一種風尚。如今已退休在家的儲浩川,已是一位滿頭銀發的古稀老人,但他主動請纓擔任校外輔導員,時常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奔波操勞。
逆水初級中學
身處逆水初級中學, 你會發現,與周圍簡陋的農家平房相比,這里的操場寬闊、教學樓高聳、教學設備先進。在逆水村最好的房子是學校, 地位最高的是老師。在逆水村,教育總是被放在首位,孩子們不比吃穿比學習,誰家孩子學習成績好,誰家就是村民心目中的“光榮戶”。 田邊地頭,小店盛放商品的柜臺,處處都是假期孩子們寫作業的課桌。不少村民家中還掛著“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的條幅,這是專門用來激勵孩子好學上進的。逆水村的村領導班子換了一屆又一屆,可在逆水村重教育的接力棒也毫不松勁地傳了一屆又一屆,歷屆村兩委班子都以重教興教為已任,作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突破口”。近些年 ,村民的口袋漸漸殷實了,在教育投入上逐年加大,很多先富起來的村民,也紛紛出錢出力支持教育。
九十年代,時任浩川林業開發公司總經理的儲浩川,捐款30萬元幫助學校搬遷。仰智慧是地地道道的逆水人,多年在外經商,近年他先后三次合計捐款300萬元用于學校基礎建設同時成立“智慧基金”,以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圖文 黎明 靜湖)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