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強烈的陽光下,地面噴涌出一排又一排熱浪。我赤著小腳,貓著腰,慢慢地向籬笆上的一只紅蜻蜓躡手躡腳地靠近。紅蜻蜓很狡猾,它表面上好似全然不知,可等到我手指離它只有寸許時,它卻迅疾一展,橫著飛走了。過不了多久,紅蜻蜓又踅回來了。它在原先的籬笆上空徘徊了片刻,又停了下來。它的翅膀平行展開,微微向下折傾,還“骨碌”轉了一下橘紅的腦袋。屋里的我,兩眼灼灼,不由又邁出了門檻。
我伸出右手,食指和無名指撮成楊麗萍的“孔雀”手狀,屏住呼吸,向著它一步步靠近。近了,近了。我已能看清它翅膀上一道道網絡狀的金色細紋了。這一次,我沒有去捏它的翅膀,而是直接捏住了它的尾巴。捏住的瞬間,它不是迅速向上飛騰,而是彎下身子,用嘴來咬我的手指。紅蜻蜓不像麻蜻蜓,它沒有對生的兩彎黑月亮似的牙齒,咬不疼人,至多在手指上留下一滴淡青色的口水。捏住紅蜻蜓的翅膀,我近在咫尺地觀賞著這個美麗的精靈。它紅頭、紅身、白翼,只有一根火柴棒那么長,紅得瑩潤爍光。尾巴上間隔排列著微微凹陷著的紅項圈,簡直就像是一個個童謠組成的幻夢。
常見的蜻蜓還有一種,它渾身黃色,又帶點紅頭,背上還有一道紅條,俗稱“紅線蜻蜓”,我們也稱其為“會飛的天氣預報”。雷雨來臨之際,紅線蜻蜓會成群結隊地低低飛行。手快的小伙伴有時凌空就可以抓到一只。“低飛雨,高飛晴”,每當這種蜻蜓低空成群出現時,我們便知道天快要下雨了。紅線蜻蜓和紅蜻蜓個頭大致相當,但紅線蜻蜓停落時從不平行展開翅膀,而是喜歡抓住草莖,尾巴向下,姿勢恰如“下”字的那個點。紅線蜻蜓的靈敏度遠遠不如紅蜻蜓,很容易捉到。傍晚的草叢中,我將捉到的蜻蜓雙翅并在一起,抿在唇間,蜻蜓的細足便不時撓過鼻端和下巴,癢酥酥的,讓我只想打噴嚏。
蜻蜓是益蟲,它每天都會吃掉大量的蚊蠅。小時候不懂得保護蜻蜓的道理,又經不住玩的誘惑,才有了傷害蜻蜓的舉動。而今看到飛舞的蜻蜓,再也沒有了陽光下捉蜻蜓的意念,而只剩下了童年的回憶。
螢火蟲
夏日的傍晚,“雞棲于塒,日之夕矣”。此時,燥熱漸漸消散,夜幕緩緩落下。恍惚間,若明若暗地飛來了一只或幾只螢火蟲,夜空立馬生動了起來,其情其景猶如靜置在昏暗墻角的一架豎琴,忽然被一雙隱形的纖手撥出了一陣陣悠揚的琴音;又好像是身置朦朧月光下,聞到了上風口飄來的一縷縷綠荷的香味。耳畔也不由響起了兒時的童謠:“螢火蟲,提燈籠,好像星星亮晶晶;螢火蟲,提燈籠,好像星星數不清。”
螢火蟲飛得緩慢,像是喝了幾盞江南的陳年米酒,帶著點微微的醺醉。它們飛行的軌跡時而向上,時而向下,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東拐西撞,無拘無束。但每一次轉向,又都顧盼生姿,脈脈含情。隨著它們翅膀扇出的微微的“嗡嗡”聲,一道道或明或暗的亮光便優美地迤邐在夜色里。那光有點黃,又有點綠,宛如清晨晶瑩的露珠里灌注了月光,又瀲滟進了三春青草的光焰,讓人瞧見了,禁不住心生楚楚愛憐之意。
螢火蟲“亮燈”是在尋找愛情。雌性螢火蟲會以很精確的時間間隔,向雄蟲發出“亮、滅、亮、滅”的信號。這種時間間隔雖然很短,對于人類來說很難分辨,但螢火蟲卻能毫不費勁地判斷出對方的密電。雄蟲收到雌蟲的“燈語”信號后,會立刻發出相應的信號來回答。于是,它們便靠著這種特定的信號飛到了一起,結成配偶,生兒育女。
夜空中的螢火蟲十分美麗,古詩詞中的螢火蟲更是風情萬種。南朝蕭繹在《詠螢》詩中這樣寫道:“本將秋草并,今與夕風輕。騰空類星隕,拂樹若生花。屏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輕。”此詩通過“類星隕”“若生花”“疑神火”“似夜珠”一連四個比喻,把螢火蟲的光彩鮮明地表現出來。有植物保護專家指出,一個地方倘若沒有了螢火蟲,就表明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已經惡劣到了很壞的地步。因為,小青菜菜葉上的蟲窟窿眼兒就是螢火蟲所為,是綠色環保的標志。
蟬
蟬是夏日的符號,它雖然只有大拇指頭般大小,但它小小的軀體卻能發出高亢的鳴叫。一只兩只已足以響徹樹梢,倘是百蟬齊奏,就可響徹云霄,仿佛連周圍的陽光和空氣都被點燃,一并發出了耀眼的光焰。有人說,蟬鳴沒有節奏,只是一個勁地“吱……”其實,蟬鳴并不單調,只要你仔細傾聽,就會發現它的鳴叫是有兩個音部的,前者低,嗡嗡然,頗像薩克斯管奏出的布魯斯曲調,暗啞哽咽;后者高,錚錚然,像鋼琴的強音,更像一支老竹管被敲擊的圓潤的梆梆聲,洪大而高亢。
蟬的的幼蟲叫做肉知了,肉知了只有經過蛻殼才會變成蟬。少時,我常捉了幾只肉知了放在蚊帳中,饒有興趣地觀察它們蛻殼。伊始,肉知了沿著蚊帳慢慢向上爬,爬到適當的位置,鉤狀的前足便會將自己牢牢地固定在那里,靜止不動。不一會兒,其背部中央的一條褐色細線就會變成紫紅,繼而慢慢裂開小縫,背部隨之就膨脹隆起,身體形如弓狀。接著,柔白的肉身撐裂了背部,頭部和前腿一邊顫栗地抖動,一邊緩緩從殼里掙脫出來。最后,半蛻的幼蟬會本能地向前掙爬,翅膀和腹尾也迅速從殼里出來了。
剛蛻去殼的蟬,體呈晶瑩剔透的黃綠色,翅膀很小,呈褶皺狀。但不到三分鐘,便會舒展開來,透著淡淡的翡翠綠。此時,整個蟬體冰清玉潔,嬌嫩若玉。隨著顏色的變化,蟬的翅膀也變得堅挺透明,薄如輕紗。蟬一旦完成了這些華麗的轉身,便會振翅一飛,發出高亢的鳴叫,像是祝賀自己的新生。
蟬有趨光性,利用它的這一特性可以進行捕捉。先在離樹兩米遠的地方燃起小火堆,然后用腳輪流跺著樹干。蟬受到驚嚇,馬上就會嚷叫著奔火堆飛落而下。盡管如此,一些有經驗的老蟬依然靜伏枝頭,一動不動。我們“哧溜哧溜”地爬上樹,抱著樹枝,挨個搖晃。這一下,老蟬再也忍耐不住了,紛紛雨點般地飛了下來。
而今,夏日的鄉村已經很少能聽到蟬鳴了。村莊沒有了蟬鳴,就像沒有了水井,沒有了炊煙……
這是蟬的悲哀,更是人的悲哀。我總以為,沒有蟬鳴的夏季是不應該被稱作夏季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