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莊稼人來說,最開心的一件事,莫過于稻子熟了。田里的稻子熟了,農(nóng)家的糧倉里就有了糧食,米缸里就不缺大米,就不至于挨餓。一粒米,九斤四兩力。莊稼人親近泥土,親近水稻,他們經(jīng)歷過面朝黃土背朝天,懂得一粒米來之不易,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記得小時候,清明時節(jié),父親在大水缸里倒入細(xì)碎的黃土,注水?dāng)嚢璩杀戎卮笥谒娜芤海瑢⒎N稻倒進(jìn)水缸,淘去漂浮的癟稻,沉下的便是籽粒飽滿的稻種。稻種浸泡一天后,將它撒進(jìn)整理好的秧田里,白天放掉田水,讓陽光照射秧畦;晚上蓄水,保溫防凍。大約半個月前后,稻種變成半筷子深綠油油的秧苗,等待栽插。
第一次插秧,被稱為“開秧門”。天剛剛亮,父親就帶上小板凳和扎秧苗的稻草,走進(jìn)田野。下田之前,父親在田埂上燃一掛鞭,相當(dāng)于春節(jié)的開門鞭,祈祝風(fēng)調(diào)雨順,稻谷豐收。我跟著父親下田,田水冰涼,腳底板一探,便打了個寒戰(zhàn)。齜牙咧嘴地趟進(jìn)水田,坐在小板凳上,彎腰拔秧。攥在手里的一把秧苗,在水里一提一按,掀起的水浪漂去泥土,抽一根稻草扎成活結(jié),扔到田埂上,碼進(jìn)畚箕。
插秧是在早飯后,太陽升起一人多高,暖融融的。勾起腳趾,沿著濕滑的田埂,將秧把挑到大田邊,拎起秧把,用力一拋,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劃過,“啪”的一聲,水田里蕩起一圈圈漣漪?!皞€個插禾,個個插禾!”伴著布谷鳥的鳴叫,田野里呈現(xiàn)一派弓腰插秧的忙碌景象。不一會,我感到腰酸背痛,兩腿發(fā)軟,膝蓋也被胳膊肘撐得發(fā)麻,一趟還沒栽完,便時不時直起腰,喘口氣。看著父親哥哥姐姐一直不抬頭地?fù)尣澹笕茫胰?,分蔸均勻,秧苗直立,排列整齊,我只有羨慕的份。見我被左右栽好的秧苗困住,父親走過來與我調(diào)換位置,將我解圍。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栽插的秧苗成活快,返青早,幾日不見,便發(fā)稞,分蘗,茁壯,直至將水田擠得密密實實的。再過一個多月,水稻抽穗,揚花,灌漿。過了小暑,稻田里一片金黃,南風(fēng)吹過,掀起陣陣稻浪,發(fā)出“窸窸窣窣”的聲響。一棵棵稻子,已經(jīng)成熟,等待開鐮。“小暑割不得,大暑割不徹?!贝笫钋昂?,天氣炎熱。莊稼人需要在這前后十來天時間里,將成熟的早稻收割回來,脫粒,翻曬,歸倉,再將晚稻秧搶插下去。搶收搶插,便是莊稼人難忘的“雙搶”。
天剛亮,父親帶上磨得雪亮的鐮刀出門。我戴一頂草帽,隨父親下田。不到二十分鐘,就感到腰酸背痛;半天下來,后背上就被太陽曬起了水泡,手指也被割破了幾道血口,汗水滲進(jìn)去,一陣陣鉆心的痛。而父親,好像不知道累似的,一直埋頭,在金黃色的稻田里嚓嚓嚓地往前割,像一頭老黃牛。割下的稻禾鋪曬在田里,到下午再打捆成稻把挑回來。挑稻把用的是杪?lián)瑑深^尖而翹,掛在杪?lián)系牡景岩坏┗聛?,就在地上摔一層金燦燦的稻谷。我將杪?lián)鷥啥瞬暹M(jìn)稻把,像舉重運動員一樣咬緊牙關(guān),使出全身力氣,將負(fù)重的杪?lián)εe上肩,再一溜煙似地趕回曬場——挑稻把途中是萬不可放下?lián)有⒌?,因為杪?lián)系牡舅氤拢獡?dān)子會將稻谷壓脫下來。僅挑半天,雙肩又紅又腫,磨起的水泡被壓破,火燒火燎得痛了好長時間。
有時遇到陰天,光照不強,割下的稻穗來不及在田里晾曬,斛桶就派上了用場。斛桶是用木板圍成的無蓋倒梯形木盒子,桶底比吃飯用的八仙桌還大。父親雙手抓起一摞稻把,用力摜過去,“砰”的一聲悶響,稻粒如雨點般紛紛脫落。我和大哥分別站在斛桶的幾個側(cè)面,學(xué)著父親摜斛桶。稻把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秸稈上沾帶的泥水、飛蟲、草屑飛到頭上、臉上、身上,不一會就成了大花臉。半天下來,手心磨起了水泡,臉上、手臂上被稻葉和穎殼劃出長短不一的傷痕,又痛又癢。
脫出來的稻谷,攤曬在簸箕里,或者鋪在稻床上,白天攤開,傍晚收攏。連曬幾天后,揀一粒稻谷放在嘴里輕咬,發(fā)出“嘎嘣”一聲脆響,就可以進(jìn)倉。一堆堆金字塔一樣的稻谷,承載了莊稼人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部夢想,也承載了全家人生活的希望。新糧收獲,父親挑一擔(dān)稻子到鎮(zhèn)上的碾米廠加工成潔白的大米。母親將新米煮成飯,盛在碗里,米粒晶瑩如白玉,聞起來香噴噴,吃起來甜絲絲的。一粒稻種,從浸種下田,到分蘗抽穗,到脫谷成米,凝聚了莊稼人日曬雨淋的艱苦付出,凝聚了莊稼人辛勤澆灌的汗水結(jié)晶,每一粒米都必須得到愛護(hù)和珍惜。
原來,只有經(jīng)歷過,才會懂得“一粒米,九斤四兩力”的真正含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