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五月,天氣不再陰晴不定,忽冷忽熱,而是陽光柔和,微風不燥,草木欣然。
五月是燕子和黃鸝的季節,盡管鳥兒十有八九都到齊了,但燕子和黃鸝最為突出。兒時的記憶中,五月,老家的屋檐下會有成群結隊嘰嘰喳喳筑巢的燕子,家里長輩不允許孩子們搗燕窩,說“燕子抱窩喜事到”,家里來燕子寓意好兆頭。我們幾個孩子就倚靠在門邊,好奇地看雄鳥雌鳥飛來飛去,不斷交換角色,用嘴銜泥、筑泥、粘泥,不知疲倦地建設家園,這幅原始的“你耕田來我織布”的和諧畫面,一直縈回于我的記憶之中。
也許是上蒼的啟示,機緣巧合,母親節也是在五月。母親常說:“我壽命多大我知道,你爺爺奶奶走了,我的生命也就到盡頭了。家有老人是個寶,你們長大了要好好孝順爺爺奶奶啊。”年少的我還懵懂未通,多年后讀到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的“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之后,我才明白母親的用意。五一假期,小妹帶著母親到績溪龍川旅游,同行的小妹婆媽熟練地用智能手機拍照,母親是一臉好奇和羨慕,回來和我說:“我也可以學用智能手機的。”為了滿足母親的愿望,這個母親節我為75歲的母親買了部智能手機,花了一上午時間教會她如何使用,幫她注冊了微信,加入了親情群。她試著和每一個兒女、孫輩視頻通話,開心得似過節一般,覺得每分每秒都是喜悅的。母親年齡大了,記憶力不行,手也笨拙,過一會兒又忘了怎么用,試著給我們打電話卻找不到按鍵,著急得像個走失找不到家的孩子。母親一度說:“還是用老年手機吧,方便。”我便鼓勵母親:“不著急慢慢來。”為了讓母親方便使用,我把電話、聯系人、微信、照相幾個常用的軟件按照順序排列,用古老的象形圖案標注:小人的是聯系人,兩個小圈圈并排的是微信,像照相機的是照相,像垃圾桶的是刪除。母親不時和我們說她的新發現:“今天我和娘家侄女視頻了,非常好用,真方便。”“我刷到抖音了,又找到看電視劇的,還有唱歌的。”感覺有了智能手機后,母親的生活似乎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這個母親節,我也收到了遠在大洋彼岸的女兒的祝福,她表揚我們教會外婆使用智能手機,并貼心地送上一篇題為《更年期的“瘋”,是媽媽在求救》的文章,完全顛覆了我對更年期的理解。12歲,青春期潮漲,女性身體美好的一切都在展開,是美好的,新的;50歲,更年期潮落,女性身體收縮到非生育所用功能區,是自由的,也是新的。”對于知天命的我來說,這個階段是自由的,也是新的,加入縣作家協會,追求自己的夢想,同樣值得期待。
五月也是花的舞臺,各色花兒稍加鼓勵,便競相綻放。熱情似火的石榴花、清新淡雅的芍藥、夢幻般的馬鞭草、盛開如精靈般的鳶尾,還有滿架薔薇迎風搖曳。而母親之花是康乃馨,散發著淡淡的香氣,花語是愛、寬容、溫馨。
之后,看到燕子筑巢的介紹,知道燕子筑巢比較講究,會看風水,一般會挑選環境優、上善、有愛的人家,因為這樣的家庭和睦祥瑞,燕子會感覺安全舒適。我想,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便是上善有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