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是一種休閑與健身的方式,特受中老年人喜愛,古時稱之為閑步或閑行。
唐代詩人裴度在《傍水閑行》詩中云:“閑馀何處覺身輕,暫脫朝衣傍水行。鷗鳥亦知人意靜,故來相近不相驚”。詩人漫步在河邊水旁,一邊聽鳥語,一邊享受田野新鮮空氣的那份輕松與快樂,溢于詩外。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其《名城寺側獨行》中稱:“春山撩亂水縱橫,籬落荒畦草自生。獨往獨來山下步,筍輿看得綠陰成?!彼未娙颂K軾在他《贈曇秀》詩中云:“白云出山初無心,棲烏何必戀舊林。道人偶愛山水故,縱步不知湖嶺深。”
雨后天睛,空氣清新。此時散步觀景,心胸開闊,別有一般情致。宋代詩人陸游在《雨后散步后園》中道:“淡日輕云未快晴,涓涓溝水去無聲。為憐一徑新苔綠,別就墻陰取路行”。詩人在雨后散步園中,面對潺潺流水,勃勃生機的萬物,遐思萬千。宋代詩人楊萬里在《檜徑曉步》中云:“雨歇林間涼自生,風穿徑里曉渝清。意行偶到無人處,驚起山禽我亦驚?!?/p>
古代文人都喜歡在夜晚散步,淡淡的月光,朦朧的意境,能使人觸景生情,靈感蔭生,詩興大發。宋代楊萬里在《夏至雨霽》詩中云:“夕涼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半途蛙聲迎步止,一熒松火隔籬明”。宋代詩人施樞在《龜溪市橋見月》詩中云:“樓臺疊翠繞清溪,淺澹云邊月一眉。行到市聲相接處,傍橋燈火未多時?!彼未懹卧凇恫皆隆分械溃骸爸凰夹¢w焚香臥,偶作長堤踏月行。湖闊煙鐘來縹緲,林疏漁火見分明”。不僅如此,陸游還喜歡踏雪散步,他在《初春欲散步畏寒而歸》詩中稱:“一溪水淺梅枝瘦,田野云酣雪意驕。欲到前村無奈懶,卻尋歸路度西橋。”踏雪而行,可能是皚皚雪景能促進詩興大發的緣故吧。
“閑馀何處覺身輕”,古人的散步養生給現代人很大的啟迪。醫學專家認為,每天進行40分鐘左右的散步,能極大地提高人體的抵抗力,還可以讓大腦保持清醒狀態,增強記憶力。同時,還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筋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通過走路,能消耗人體的熱量,達到減肥的目的。俗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生命在于運動”,特別是老年人,?;顒?,常散步,才能精神煥發,使生命之樹常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