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寧縣高河鎮與茶嶺鎮一河相隔的兩地,無論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是七八十年代;無論是老師學生,還是家長和基層干部,人們都尊稱他為“大何老師”。這是因為他在長期從教生涯中,以自己的學識才智,不負韶華,濃墨重彩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何”字。
他,就是茶嶺鎮年豐村蔣莊店人,一九二七年農歷丁卯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耕家庭。當初,家人對這個還在襁袍中的嬰兒寄予厚望,因此給他取名何英儒,希望他懷抱效賢,讀書有成,振家興業。其實大何老師在年幼時,極為不幸,剛出生七個月父親就病逝了,七歲時祖父、母親又同年相繼離世。童年的大何老師只得跟隨伯父苦度歲月。在伯父的關懷下,他8歲上私塾讀書。他一心發憤讀書,學業優秀,十三歲考入懷寧初中,十六歲初中畢業后投考,同時被六邑聯中和安慶高中錄取。族戶尊長何蔭庭得知后,欣然指令大公堂補助稻谷十二石,以資獎學。
然而好景不長,剛剛茁壯成長的幼苗又遭遇寒雪冰霜。進入安慶高中學習不久,校醫檢查發現何英儒患上了肺結核,于是校方責令他輟學。在舊中國由于醫學不發達,人們把這種傳染病視為兇神惡煞般的瘟疫,學生時代的他只得依依不舍地離開校園,從而終斷了讀書向上的遠大理想。
18歲那年離開安慶高中后,他在安慶就醫半年。1948年回鄉,他在何大屋辦班教私塾。1951年在孫耀明先生倡導下,大何老師及其同仁在家鄉辦起了韓嶺小學。1952年他轉為公辦教師并奉調高河粉鋪小學任校長。1954年發洪水,暴雨成災,家中房倒屋塌,經一再請求,他被調回孫家祠堂文汝小學(三元小學前身)任教語文,以便關照家庭。1956年調往同興小學任教。大何老師教學嚴謹認真,每次統考班平均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多次受到上級表彰。
1957年下半年大何老師被調到高河中心小學任教六年級語文,當時的高河中心小學規模大,班級多,師資實力雄厚。此時大何老師深知自己知識不足,唯恐不加努力,教學上難負重任,于是他起五更熬深夜,勤奮工作,刻苦鉆研業務,邊教邊學。在高河中心小學連續任教六年,大何老師連年教學成績優秀,連當時教學方法出類拔萃的黃廷璋老師也對他不得不刮目相看。因為他倆同教平行班語文,每年升學考試,成績相當,始終難分高下。
1963年,大何老師回到家鄉年豐小學任教。這一年他帶的全班26名六年級畢業生全部過考,被高河中學錄取。這件事轟動一時,至今當年的學生還記憶猶新。
大何老師回到年豐小學,不但為提高學校教育質量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還為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層次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當初他創辦的韓嶺小學(后改為年豐小學)因陋就簡,利用的是何家享堂舊式房舍,后來已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辦學要求。1969年新建年豐小學校舍時,他吃住在工地,成天忙碌,任勞任怨。1970年學校附設初中班,師資不足,他勇挑重擔,接下初中文科教學任務,一教就是10年,直到積勞成疾,老病復發,才于1980年9月提前退休。
從1963年至1980年整整17年間,何老先生還以自己精湛文筆樂為鄉親們服務,每年春節經他書寫的春聯紅遍年豐的家家戶戶。他為當地村民逝去的親人撰寫的悼詞,不下百篇。
大何老師因病退休后,仍然為教育事業發揮自己的余熱,替同事們代課,為建校獻計出力。1988年妻子去世,悲痛過極使大何老師的肺心病日漸加劇,他一面治療,一面終日以書為伴。
2000年2月13日,農歷正月初九,大何老師病逝,享年74歲。噩耗傳開,村民們悲痛萬分。斯人遠去,精神長存。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