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走過的人生路,盡管布滿了荊棘,也時有鮮花呈現。
記得那年輟學去了縣城一家建筑隊務工,16歲稚嫩的肩頭,擔起了人生的沉重歲月。在那個建筑還沒有實現機械化的年代,繁重的體力付出,一天下來只能掙到可憐的一塊兩毛錢。命運如巨巖下的小草,堅忍地朝著陽光的方向延伸。一年多后,我又隨村里的一幫父老去了豫西的一家煤礦。同樣原始而笨重的工作,換來的依舊是聲聲嘆息。那時感謝書籍,給了我人生成長的力量。忘不了在每個歇工之余,我如饑似渴地捧讀著一些中外名著,書中主人公命運迥異但又不失昂然向上的經歷,給我指明了人生的方位,使我面對逆境一次次負重前行。
再后來我棄工經商,先后經營過家鄉太和的塑料繩,販賣過亳州的中藥材等等,求生的步履涉過他鄉太多的山山水水。異鄉的客棧,是我的依傍。忙完一天的業務,我一邊忘我地讀書,一邊勤奮地寫作投稿。那些從心底流出的激揚文字,竟然像一朵朵苦澀的花蕾,綻放在省內外的一些報刊上,吐納出一縷縷淡淡的清香。
許是發表了一些文學作品的影響,幾年后,我應聘到一家報社做了編采工作。舒適的工作環境,使逆轉的命運朝著一個嶄新的方向飛奔。那時,我常常將自己的筆觸傾斜于底層人們生活的渴求與夙愿之中,力爭通過文字的呼吁和陳述,使他們的訴求如愿以償。我想,這是作為一個記者的良知,也是社會賦予我的職責。世事難料。不想10年后,報紙???,報社的那幫兄弟姐妹們,各自分流到不同的崗位,我去了公安機關從事老本行的宣傳工作至今。
就這樣跌跌撞撞一路走來,從青春漸至暮年。回望人生,宛若一條艱難的盤山道,曲曲折折總會抵達一個目的地。很欣賞林伯渠先生的一句名言:“青春浩氣走千山,白首壯志馴大海。”我雖無緣達到先生的那種高遠曠達的境界,但此生有過這些曾經的努力和奮斗經歷,心中也就淡然無憾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