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春聯,這一傳統年俗上,烙印著老祖宗留下的規矩習慣,寄托著中國人年的情結和濃濃的家國情懷。
春聯,是每年春節,為迎春納祥、賀節祝福而書寫的對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上下聯格律規則與對聯相同,聯句內容必須健康向上,聯名要對仗工整,意境雅致,語辭優美。橫批是對春聯的主題、內容的補充和概括,是春聯的畫龍點晴之筆。春聯張貼時通常根據橫批的寫法而定,如果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應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但不論左右,聲調必須上仄下平。說到寫春聯,又自然要提到書法。春聯書法是實用性較強的一種書法形式,兼具抒情性、表現性和裝飾性。優秀的春聯作品,具有楹聯和書法的雙重審美價值。通紅的宣紙上,一點一橫、一撇一捺,揮毫運墨,點線塊面、用筆結字的奇妙組合,營造出無窮想象的空間藝術。紅紙黑字,看似單調,實則色彩燦爛,與畫同源,正所謂“墨分五色、畫有六彩”;看似靜止無聲,實則富有跳躍的音律與舞蹈的和諧之美,聯句之間既要關注上下、左右、首尾的呼應,還要注意大小錯落、俯仰揖讓;既要講究書寫的韻味與氣息,又要追求筆墨的濃淡枯濕。一副春聯,飽含了中國書法奔流不息、綿延不絕的氣韻與博大精深的內涵。
我對書法的熱愛,最初緣于寫春聯。從讀小學學描紅時學會了拿毛筆開始,每年春節都是自己寫春聯,不僅給自家寫,還為左鄰右舍寫,凡是有門有柱的地方都要寫春聯貼上。后來,慢慢地給學校寫、單位寫,既留下過手上沾滿墨汁、鼻子臉上抹的都是墨的尷尬,同時也留下過不少滿足和快樂。
再后來,隨著電腦的普及,毛筆書寫的實用功能基本被淘汰,手寫春聯也被那些千篇一律的印刷品所替代。加上住進城市的高樓,生活扁平化立體化了,鄰里之間往來甚少,彼此變得生疏,許多年里我也沒再給別人家寫過春聯。
好在今天,人們對漢字書寫藝術熱衷追求的氛圍,正在變得濃厚。畢竟,書法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依然是國人揮之不去的雅好和情結。
如何讓春聯既有年味,又有書法味,還有文化味,考量著每個書寫者的基本功和文化素養。從這個意義上講,寫春聯并不簡單,寫好春聯更不容易。這不,鼠年臘月即將過去,過年的氣息正在寫春聯中愈發濃郁。趁著這份熱乎勁,我又拿起毛筆,傾注近些年來臨池所學,利用業余時間,開始我的春聯創作。
為了讓春聯有意義,我在保證春聯喜慶氣氛的同時,嘗試盡量用“嵌名聯”,讓春聯多一些抒情性、趣味性。比如,給一位叫高新的高三學生家寫春聯,我寫的是“筆蘸春風寫新歲,我添牛勁拿滿分”;同學許寧的孩子正讀大三,即將考研,孩子很希望能上北大,我寫的是”也許清華頻招手,寧朝北大猛踩油”;再比如,給兩位在機關工作的叫國華和王瑋的朋友,分別寫的是“春風吟國夢,好筆寫華章”“山河遼闊多奇瑋,人民小康比王侯”等等。
手寫的春聯,透著墨香,洋溢著歡樂、喜慶與吉祥,也透著濃濃鄉愁,更寄托著深深的祝福。我想借寫此文表達這份祝福,祝愿看到這篇文字的每一位師長親朋,闔家歡樂、和順致祥、幸福美滿,祝愿偉大祖國山河錦繡、國泰民安、繁榮富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