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吃播成了熱播,催生了一批吃播從業者。據悉,不少網紅吃播者收入頗豐,月入數萬甚至數十萬。
2021新年假期,在家人的推薦下,我也看了幾期不同的吃播。視頻中,吃播者邊吃邊發聲(很明顯這種聲音是有意為之,并非下頜關節炎引起的)。為顯示吃的效果,吃播者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組組吃喝鏡頭在他們的演示下被送入民眾眼簾。吃播者或拿上一只鹵豬蹄,抓上一串醬牛筋,或端上一碗剛做好的美食狼吞虎咽,有的還將喝湯變成“吸湯”,發出的聲音往往異常夸張。見此場景,我實在不愿多看,對此,我也在反思:是不是我真的跟不上年輕人的節奏了?這種網紅吃播模式,我為何看不順眼?圍繞吃播這一新業態,我渴望能找到一種準確的答案,卻至今百思不得其解……在我的思維中,時下的某些不雅吃播正在挑戰和顛覆中華傳統文化,動搖中華文明的基石。不文明、不守底線雖是極少數,但絕不能任其發展,必須嚴格整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的詩句流傳千古、耳熟能詳,成為教育引導歷代炎黃子孫尊重農民勞動成果的教科書,也為倡導節約意識、崇尚節儉風尚、提倡光盤行動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走有走相”,這種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我腦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其實,從這幾條古訓延伸下去的中國傳統禮儀和規矩很多。在今天來說,要全盤復制顯然不切實際。筆者以為,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我們應予弘揚。為了賺錢什么都不顧,甚至連數典忘祖的事都干得出來,則是不可取的。時下的吃播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被不少粉絲熱捧,本無可非議。作為一種新的經營手段,在推動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傳統經營方式所不及的,應予推崇。
一邊是經濟發展催生的新的經營模式,一邊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觸發的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與助推新的商業模式之間的矛盾,挑戰的是能否守住中華傳統文化的底線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時下吃播產生的是一種新矛盾,演繹的是一種新挑戰,成為擺在國人面前的一道難題。破解這道難題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吃播從業者在工作中,要堅守底線,自覺做到儀表端莊、儀態大方、精神飽滿、舉止得體、優雅文明、自尊自重,在此提醒各位吃播的寶寶們一定要珍惜糧食,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切切不可誤導民眾;媒體從業和管理者,應嚴守黨和政府有關互聯網宣傳的各項政策規定,嚴把傳播關口,凈化網絡環境,倡導網絡文明,創造清新空間,講政策、講文明、講美德,同時,要嚴格依法辦事,堅持兩手抓、兩手硬,采取一系列有效治理方法,管好吃播從業者,讓清新文明之風勁吹,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與新商業模式的相互融合,倡導光盤行動與吃播營銷的有機統一,讓吃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提升文明進步的加速器、新引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