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常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上半年,因為一場疫情宅在家中,對于這我倒也自得其樂。我并不是個喜歡熱鬧的人,讀書和寫作陪伴著我,這種寧靜單純的時光,過得自在也安詳。兒子看上去也很享受,他自詡屬于“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不平凡的一代,在家上網課,課余還能與我們打打鬧鬧。對于即將而至的高考,他一如既往,展現出不緊不慢的節奏和不溫不火的狀態。唯一遺憾的是那幾個月我們都長胖了不少。一直到四月份他復學到校,我才重拾起晨跑。
有時候,我也覺得自己的生活枯燥到清苦。就像非常好的朋友形容的那樣:生活簡單得和我這個人一樣。但她們堅定地認為,我是可以也完全能夠過得斑斕多姿的。就像春天的時候,萬紫千紅的花在外面磅礴成海,我們可以一起去踏青賞花,而不必非要枯坐在斗室里神游,或是抱著書寂寞。事實上,我從來就不是勤勉好學之人,更不會拒絕生活里的樂趣和生動,我熱愛著一切美好的事物。也許只是多年來,我習慣于一個人仰望星空,書寫自己。
所幸還寫下一些文字,特別是不曾中斷的日記,讓走過的歲月有了痕跡。有一段時間,我翻閱從前的日記,還立起整理它們的壯志。恍然發現,歷史竟是驚人的相似。只不過,在翻閱過去時,悲憫從容而至。我是在讀自己,又像是在讀別人的故事。是文字出離了我,還是我從文字里走出去了呢?走過了小半生,我好像才重新認識了自己。文字讓我認真而坦誠地活著,但我不是活在文字里,而是活在生活里。例如,我更加喜歡的是,對著溫柔的黃昏,霞光漸漸黯淡,桌前的花草漸漸模糊,我從書桌前起身,開車去練瑜伽。一路穿行在街道上,煙火可親。
有一晚去老房子,走在小區的桂花樹下,看到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得好長。我站在那里拿出手機拍下,想到自己在這里生活了十多年,隨著人去樓空,一切往昔就像眼前的影子。經過狀元橋,想起無數個白天經過這里,還有那些匆匆的夜晚,去接下晚自習的兒子。他高考結束后,我們搬離了這里。環境改善了,生活卻沒有以前方便,但是一間書房卻滿足了我多年的愿望。有花草的陪伴,書香的氤氳,我享受著一點點琢磨著它的意趣……年與時馳,意與日去,生活總在不斷失去和得到中行進,變化是不變的主題,我們終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樣子的,包括世界,包括自己。
那天,有人悄悄告訴我,說我活成了他們所向往的樣子。我能理解這句話背后的意思:是因為我尚年輕孩子就去讀大學了,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他們雖如我一般大小,卻還要跋涉一段艱苦的歲月。我曾經也這么向往過,可當這一天真正來臨,我卻陷入一種從未有過的荒蕪中。我自嘲是“年輕的空巢老人”。終于理解了小時候看過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里的獨孤求敗。人有夢想是好的,有挑戰是好的,有對手更是好的,那可以幫你戰勝無涯的時間里無窮無盡的孤獨。孩子上大學后,我并沒有想象中的激動和喜悅,也逐漸消散了思念和孤單。我對他們說,珍惜陪伴的時光吧,但我也明白,他們現在體會更多的還是瑣碎和壓力。這就是生活,沒什么不好的。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那么我們所遇見的一切都是經歷,是考驗,也是成全。認真努力地活在當下,但要平和快樂。
我們在經歷,也在創造。榮格說,人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看的,而第二次生命,是從四十歲開始。于我,蘸一點月色,寫一份芳華。在這寒意頓起的冬夜,給自己溫暖,書香圍爐,煨熱這略顯寂寥的歲月。而我相信,在這沉寂背后,就是撲面而至的春意。
2020年太艱難,于很多人,走過去,像走過了一世。希望2021年一切都會好起來,讓生機、活力和笑聲成為生活的主旋律。祝福我們,都有重新出發的勇氣和力量,溫暖和喜悅也會如期而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