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王唯唯:綠水青山帶笑顏——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百年祭

1986年7月19日凌晨,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享年67歲。

王少舫(1920年—1986年)江蘇南京人。父親王忠惠生前是徽班的京劇老生,在王少舫六歲那年去世;母親王孫氏,也是一位藝人。王少舫9歲那年,被母親送到上海從師鮑筱麟,專攻京劇行當中的老生。原先兩家定的是八年學藝,然而由于鮑家突發變故,在王少舫學藝的第三年就結束了學藝生涯。慶幸的是,王少舫在這三年中文戲、武戲都學了一些,如傳統京劇《碰碑》《昭關》《失空斬》《宋簾寨》等。 

1933年,十三歲的王少舫隨母親第一次來到安慶。他在安慶演的第一出戲是京劇《南陽關》。舞臺上的王少舫扮相好,唱功也好,得到了臺下觀眾的認可和掌聲。都知道安慶是黃梅調的“老窩”,在此地唱京劇,沒有一定的功底是無法在舞臺上立住腳的。 

然而好景不長,抗戰爆發,安慶淪陷。大小戲班逃的逃,散的散。王少舫一家無處可逃,只能待在旅館,度日如年。就在此時,當地黃梅調老藝人丁永泉找上門來,提出京黃合演,共渡難關。丁永泉的提議對于王少舫一家來說,就是久旱逢甘雨。經過幾天準備,京黃第一次合作在皖鐘劇場拉開帷幕。前半場是黃梅調,后半場是京劇。據王少舫回憶:雖是同臺演出,那也是你唱你的,我演我的,互不干涉。這就是黃梅戲史上的“京黃同臺”。 

這期間,在丁永泉、潘澤海等老藝人的支持和幫助下,王少舫參加整理并導演了黃梅調傳統劇目《打豬草》《夫妻觀燈》《蘭橋會》《路遇》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少舫作為京劇演員第一次參加黃梅調連臺本戲《秦雪梅》的演出,就擔任了劇中的男一號,可見那些老藝人對他藝術表演的肯定。 

黃梅調沒有音樂,只有“三打七唱”。所謂“三打七唱”,就是演出時只有一鼓一鑼一镲。演員在開口演唱前只有鑼鼓伴奏,鑼鼓一停,演員就站在舞臺上干唱,沒有一個統一的唱腔和調式。王少舫畢竟是京劇演員,演唱時用京胡托腔已是多年習慣。如果京胡不托腔,張口就站那臺上干唱,對于王少舫來說是件很難的事情。為了改變這種傳統的演唱形式,王少舫想到了他的京胡琴師朱恒誼。此人長期和王少舫合作,配合得十分默契。王少舫找到他,說:“我在演唱黃梅調的時候,你能不能用京胡托著我唱,給我一個音就行了。” 

京胡伴奏,再加上那不同于安慶方言的京白唱腔,使王少舫唱出的黃梅調一下子引起了當地觀眾的好奇,許多人競相前去觀看他的演出,從此王少舫便有了一個“京托子”的綽號。這之后,王少舫將早先黃梅調采用的五聲音階,發展為七聲音階,使黃梅調樂曲的旋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豐富了黃梅調的音樂色彩。用今天同行們的話說,王少舫對黃梅戲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改良了黃梅戲音樂。

二 

1952年11月,黃梅戲應邀赴上海演出,這也是黃梅戲第一次走出安徽。王少舫、嚴鳳英主演的小戲《打豬草》《補背褡》大受歡迎。這兩出小戲,生活氣息濃郁,情趣盎然,使久居繁華鬧市的上海人耳目一新。為此,上海交響樂團為王、嚴舉辦了一個黃梅戲唱腔演唱會。交響樂和地方戲合作,這在國內還是第一次。著名音樂家、戲劇家賀綠汀、張拓、衛明等紛紛撰文,稱贊黃梅戲是“來自民間沾著泥土露珠的小花”。上海的大公報、文匯報發劇評、劇照,黃梅戲一下“熱”了起來。 

1953年初,安徽省委決定成立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從安慶調王少舫、嚴鳳英來省會合肥。在籌建期間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在王少舫還沒到合肥報到前,他和老藝人潘澤海的女兒潘璟琍,參加了由賀龍元帥任總團長的赴朝鮮慰問團。在朝鮮期間,他們和眾多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如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馬連良、新鳳霞等,冒著槍林彈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演出,受到廣大志愿軍將士的熱烈歡迎。平安歸來后,他們立刻趕到合肥報到。 

1954年9月,華東地區首屆戲曲匯演在上海舉辦。黃梅戲《天仙配》代表安徽參加,再次轟動上海灘。王少舫、嚴鳳英獲得表演一等獎。王少舫作為黃梅戲演員,代表安徽代表團在大會上作了獲獎感言。在離開上海前,上海電影廠廠長葉以群,找到安徽省文化局局長楊杰,提出把《天仙配》搬上銀幕的想法,楊杰當場表態全力支持。 

1955年,由著名導演石揮拍攝的電影《天仙配》在全國公映,好評如潮。“董永”王少舫、“七仙女”嚴鳳英,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有意思的是,有不少觀眾在給王少舫寫信時,必帶一句“代向您夫人嚴鳳英問好”;給嚴鳳英寫信時,也會禮節性地附上一句“代向您先生王少舫致意”。顯然,觀眾把“董永”“七仙女”當成真正夫妻了。其實,那年王少舫35歲,嚴鳳英25歲,而且都各有自己的家庭。 

很多熱心觀眾為此深感遺憾:王嚴二人在舞臺上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緣何不能在現實生活中也結成伴侶,比翼齊飛呢?盡管觀眾的美好愿望終究不能代替現實,但王少舫與嚴鳳英這一對舞臺上的“伴侶”,在生活中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是深厚和純潔的。 

舉個例子。《夫妻觀燈》原是王少舫和他的妹妹王少梅創作并演出的一出小戲。經過多年磨練,日趨成熟,成了黃梅戲藝術中的精品。然而,當時省里領導看中了這個戲,要求撤下王少梅,由嚴鳳英取而代之。王少舫二話沒說就同意了。然而,王少舫沒有想到,他剛把省領導的意見說完,就讓王少梅給頂了回去。過了幾天,王少舫再次提起“讓戲”,王少梅仍然高掛“免談牌”。一來二去,王少舫拿出“長兄為父”的威嚴,沖王少梅大發脾氣,逼著王少梅“讓戲”。王少舫一旦發起火來,王少梅還是怕的,盡管心里一百個不樂意,最后還是含著眼淚答應“讓戲”,并手把手教會了嚴鳳英整出《夫妻觀燈》。 

王家兄妹“讓戲”,在當時安徽文藝界傳為佳話。

三 

大家都知道王少舫是位演員,但不知道他還是一位作曲家。由他作曲或參與作曲,以及由他本人演唱別人記譜的曲目眾多。比如我們熟悉的《夫妻觀燈》《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羅帕記》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少舫在《陳州怨》中扮演的包拯屬“凈行”(花臉),他與編曲共同設計出一套花臉唱腔,填補了黃梅戲沒有花臉唱腔這一項空白。 

1986年7月17日下午,王少舫強忍病痛,熱情地接待了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學生,為他們講授黃梅戲藝術及發展史。當天晚上,王少舫病情突然加劇,被送到醫院搶救,因搶救無效,19日在合肥逝世。王少舫告別儀式的當天晚上,央視《新聞聯播》播發了王少舫去世的消息,以及追悼會現場的實況。 

樹上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 

熟悉的唱腔,優美的曲調,每當我們聽到或唱起這一曲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就會想到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和嚴鳳英,他們二人在舞臺上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表演,給我們留下了黃梅戲最美好的不可磨滅的記憶,也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黃梅戲藝術遺產。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黃梅戲廬劇周末點亮安徽劇場

為推動演出市場復蘇,激發演藝院團活力,致抗疫抗洪英雄,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團省委聯合舉辦了“有戲安徽 點亮劇場”一一全省十六市劇場復蘇演出季活動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小梅花”團成立20周年演出在肥舉行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小梅花”劇團成立于2000年,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部署要求,實施培養黃梅戲新一代人才戰略的有效舉措

黃梅戲“破圈”進入“二次元” 國風連載漫畫《女駙馬》正式上線

漫畫首次將黃梅戲的種子植入年輕人的“二次元”世界,讓深入人心的“馮素珍”“公主”“李兆廷”“春紅”等戲曲角色萌化,用“戲曲+漫畫”的跨界組合來吸引“90后”“00后”,旨在激發年輕人對黃梅戲、對傳統文化的...

劇場復蘇演出季如火如荼 黃梅戲儺戲安慶池州輪番上演

“有戲安徽·點亮劇場” — —全省十六市劇場復蘇演出季活動第二場演出23日晚在安慶黃梅藝術中心迎來經典黃梅戲《女駙馬》,貴池儺戲《千年儺》作為復蘇演出季的第三場演出24日晚在池州市秋浦影劇院上演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南华县| 垣曲县| 广宗县| 广丰县| 阳原县| 和平县| 芮城县| 广丰县| 和田市| 公安县| 昌黎县| 射洪县| 安塞县| 淮阳县| 天长市| 宝清县| 龙陵县| 惠安县| 瑞安市| 林口县| 阿勒泰市| 永善县| 襄汾县| 金川县| 光泽县| 包头市| 手机| 政和县| 台中县| 黄平县| 潜江市| 德格县| 绵竹市| 盘锦市| 普兰店市| 德阳市| 九龙县| 茶陵县| 和田市|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