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單位不景氣,我失去了第一份工作。爸爸勸我:“你年輕,有學歷,有工作經驗,還愁找不到飯碗?依我看,說不定還能找到一個更好的飯碗呢!”我振作精神,奔波了一個多月,終于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實習期結束,我舒了一口氣。爸爸說:“這些日子你太辛苦了,今天休息,咱們一家人去市區商業街逛逛吧!”媽媽也說:“咱們下館子吃頓好的,慶祝你順利通過實習期。”說完便去拿錢包。我忙攔住她:“應該是我請你們吃飯,你們不用帶錢包了。”
我們坐公交車到商業街附近下車。許久沒有逛街了,街上又開了一些新店,更加熱鬧了,其中有一家日本料理店,店門口打著大大的招牌:“美味鰻魚飯,吃了還想吃。”爸爸一看就說:“這個不錯。”
爸爸說這話是有原因的。當年他在工廠當工程師時,廠里進口了一套日本設備,并請日本專家到車間安裝、調試。那位日本專家請爸爸他們吃了一頓真空包裝的鰻魚飯。爸爸便記住了那個味道,時常提起。
我提議:“咱們去吃鰻魚飯吧!”爸媽欣然同意。服務員送上菜單,我接過一瞧,心里頓時打起小鼓,鰻魚飯,一份是50元,其他的像刺身、壽喜鍋就更貴了。我們單位員工食堂的午餐是一份5元,有菜有湯有米飯,一個星期的午餐費頂多是35元。這一份鰻魚飯,比我一個星期的午餐費還貴。看到我為難的表情,爸爸說:“咱們換一家吧,我記得街角有一家蓋澆飯,味道也不錯。”我猶豫了一下,說:“說好吃鰻魚飯的,不換了吧。”菜單上只有拉面、青梅姜片飯便宜些,我點了兩份鰻魚飯,爸爸一份,媽媽一份,又點了一份青梅姜片飯,還想再點個什么,爸爸阻止了:“鰻魚飯這么貴,分量肯定不少,等會兒跟服務員要個空碗,咱們分著吃。”我想了想,點點頭。
過了會兒,服務員端著一只漆著漂亮花紋的木盒子走過來。揭開盒蓋,一股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熱氣騰騰的白米飯,米香四溢,又粘又潤,切成方塊的鰻魚片烤得兩面焦黃,整齊地排列在米飯上,上面撒著香菜、胡蘿卜丁和白芝麻,澆著金黃濃稠的醬汁,旁邊還有一只金黃的煎蛋,一撮青翠的生菜,色美味香,然而分量卻不多。
等三份飯上齊,我把兩份鰻魚飯端到爸媽面前,說:“這是這家店的招牌菜,你們嘗嘗。”說完端起青梅飯吃起來。爸媽拿起筷子吃了幾口,媽媽說:“這鰻魚有點腥味,還沒我燒的草魚好吃呢。我不想吃了,小迪你吃吧。”不由分說便把我手中的青梅飯拿過去了。爸爸也說:“真的沒有你媽媽做的紅燒草魚好吃。早知道咱們去吃街角那家蓋澆飯,價錢比這便宜,碗也比這大。”爸爸一邊說一邊把他碗里的鰻魚片和煎蛋夾到我的碗里,用湯泡飯吃起來。我很想問問服務員給不給續湯,猶豫了半天,還是沒有問。
那頓鰻魚飯,成了我心底的一根刺。
打那以后,我努力工作,自己分內的活兒一絲不茍干好,別人不愿意干的活兒,我也不推脫;業余時間,我看書、考證、寫作,給自己充電。每當疲倦、堅持不下去時,我就想起那頓鰻魚飯,給自己鼓勁兒。
那年年底,我參加單位舉辦的技能比賽獲得名次,讓我驚喜的是,獎金夠我點上十份鰻魚飯還綽綽有余。我再次請爸媽到那家日料店吃飯,這一次,我不僅給爸媽點了鰻魚飯,還點了壽喜鍋、蝦和清酒,一家人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頓。
那頓鰻魚飯,是難忘的回憶,也是前進的動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