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梅雨似乎比往年來得要稍晚一些,直到7月初才鋪天蓋地地下起來。江河池塘水爆滿,江河上游的水庫又開始泄洪,身處下游的我們立刻進入了防汛模式,縣直機關的工作人員紛紛被派往防汛抗洪第一線。7月6日,我們單位第一批人到達聯系點時,恰逢西河社區防汛段的一處圩堤出現滲漏,干部、民工正在搶險,他們立即投入了戰斗:裝沙石、背沙袋。雖然大家平時很少干重體力活,且現場道路泥濘,但大家都踴躍地將好幾十斤的沙袋一袋一袋背往出險處。幾個小時下來,人人精疲力盡,好在險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我是24小時之后去接班的,被安排到老街西邊的防汛段巡埂查險。這一段臨資福河,大堤寬厚、堅固,對岸是南陵縣弋江鎮。資福河河道不寬,水流湍急,且相當渾濁。當地的社區干部告訴我,河中水位標尺的印記顯示洪水24小時內已經退了80多厘米,兩岸坡地臨水的綠草都有很深的泥水痕跡,大家的心里都松了口氣。當地群眾卻提醒我們:退水時,要防止大堤滑坡、滲漏。
臨近中午,雨停了,太陽剛露了會兒臉,就曬得人頭上冒汗。圩堤上空蕩蕩的,沒有任何遮擋,那個綠色的防汛帳篷里連個凳子也沒有,站在里面不透風,反而更熱。我們便在老街的屋檐下坐著,卻不經意間發現頭頂隱藏了一個大的馬蜂窩,嚇得我們趕緊跑開。馬蜂窩很快就被社區工作人員清除了,我們的心思卻被大河里的洪水牢牢地牽著,不時去看一下河里的水位標尺。水退得很快,差不多一個小時約退1厘米,到傍晚的時候,外河的灘地已經露出了水面,幾個農民還在水氹里捉魚。
我們這段的社區負責干部是當地人,有多年的防汛工作經驗,對地情和水情都非常熟悉。我們戴著防汛袖章跟在他后面巡埂查險,也學到了許多知識。譬如圩堤滲漏,冒出的是清水,水流又不大,可以開溝瀝水導滲,注意觀察,一般沒有大問題;如果流出的水流大,或者是渾水,就有危險了,可能會出現管涌、塌方,需要及時除險加固。我們巡查中自然沒有發現什么隱患和危險,但他還是不放心,除了安排我們定時輪流巡查外,還專門安排了幾位有經驗的本地老農夜間巡查,努力做到萬無一失。
傍晚的時候,防汛指揮部送來了方便面、礦泉水、蚊香、除蚊劑等,還有兩張躺椅,供我們這個點值班的人休息。我們4個人分成兩組,輪流休息或巡查。行走在寬厚的大堤上,晚風攜帶著濃烈的水腥味撲面而來,蚊子和昆蟲在我耳邊嗡嗡地叫,讓我想起人類與洪水之間漫長而悲壯的戰爭,結果如何?恐怕只有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最清楚。
夜色深沉,星星不知何時也閉上了眼睛,而防汛群里依然熱鬧,不時就有人上傳著工作的照片,領導檢查、慰問的消息也時有更新。防汛大堤上,臨時路燈和夜巡人的手電光還在閃爍著,似乎在告訴人們:防汛人員依然在警惕地守護著自己的家園。
突然,一個炸雷將我們驚得睡意全無,緊接著瓢潑大雨傾瀉而下,我們趕緊躲進防汛棚里,穿好雨衣膠鞋,拿起鐵鍬和手電繼續巡查。雷在我們頭頂上滾來滾去,雨下得連了片。雨點太大了,打在人臉上生疼;雨水很涼,我們裹著厚厚的雨衣還能感覺到一絲寒意。大家的心又擰了起來:這么大的雨,明天會不會漲水,會不會有新的山洪下泄?
天漸漸亮了,雨也漸漸停了,群里發來的水情消息,居然是洪水還在慢慢消退,新的山洪還沒有形成。河邊水退露出的樹木、草地,都被雨水沖刷得干干凈凈,幾只牛羊也在堤坡上啃起草來,幾戶農家的屋頂冒出了縷縷炊煙,我們的心情也輕松愉悅起來。
早晨8點,同事準時到達,接過了我的防汛袖章。我回去休整,準備再次出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