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個極節儉的人,從來不舍得丟棄任何東西。家中所有的東西對她來說都是有用的,就算此時沒有用,她也要把它們收納起來,說要備著以后能用上。
家中的櫥柜都被她塞得滿滿當當的,打開衣柜,里面好些都是幾十年前的衣服。她穿也穿不了,堆在那看著特別難受,我幾次叫她理出來丟了,她說要留著送人,根本不肯聽我的。想想也難怪,父母都是從那個吃樹皮的年代走過來的,他們對物質的珍惜是刻在骨子里的。
一個休息日,我哄著母親說:“今天我們玩個游戲吧,您只要理出十件不要的衣服,我就給您買一套新衣服,怎么樣?”母親像個孩子般歪著頭想了想,終于同意了,打開她那理得整整齊齊的衣柜,在碼放了幾十年的衣服堆里東翻西找,沒費什么力氣就找出一堆的衣服。她認真地點了點,居然有十一件衣服,趕緊不舍地拿回去一件,說道:“這件不能丟的,這是你姑爺送我的。”
我仔細一看,這是件深褐色的夾襖,寬寬大大,中式領子,厚實的布料,簡潔樸實。一看就是有些年頭的衣服,現在誰還會穿這樣的“老古董”。
姑爺在世時是個有福氣的老人,兒女孝順,他年輕時做過裁縫。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逢年過節他會把自己做的衣服送給家中的親人,雖然早已駕鶴西游,但睹物思人,母親拿著衣服說起了往事。
母親剛嫁給父親那年,第一次跟著父親回老家見親人。姑爺見到母親身材高挑,遠遠地掃了一眼,并沒有量身。第二年,母親他們再回老家時,姑爺就拿出這件特意給母親做的衣服送給她。母親很瘦,衣服穿上身寬寬大大的,心想這姑爺自己是裁縫也不知道量體裁衣,就直接把衣服做好了。可人家好意送給她,母親不好多說什么,道了謝她就把衣服收進了衣柜里,這一收就幾十年。幾十年后,這件衣服再被翻出來,當初那個做衣服的人已不在了。
頭發花白的母親身材已經發福了,她惋惜地說道:“衣服雖然掉了兩個扣子,我還是可以穿的。”我摸著那件已經敗色但一次也沒被母親穿過的衣服,拿出針線來縫扣子。
針在厚實的棉布上穿過,這塊幾十年前的布料,織得很密實,必須戴上頂針用力去拉,相較現如今輕薄細巧的衣服,它如老人一般,早已經過了它的青春歲月,可是拿在手上,那種棉質給人踏實樸素厚重的感覺卻是格外貼心。兩顆掉了的扣子,還是老式用布包著的,帶著歲月的沉淀,有著深深的時代印記。我看著母親小心翼翼地把衣服疊好,又仔細地放回了柜子里,那份細致和小心像對待一件精美的瓷器一樣。
每個人用過的物品,都在自己歷史的長河里帶著獨有的味道,多年后被翻出來看時,能留下來的只有經典的回憶和那份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溫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