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家鄉已有很多年,每當午夜夢回,村口那棵金黃色的櫟樹,總在夢里縈繞。
記憶中,媽媽背著新書包,從村口的那棵有著金黃色葉子的櫟樹下,把我送入學校。那棵櫟樹下,留下我童年的許多快樂和記憶。
到縣城上學后,每當月底,母親總會在村口的櫟樹下張望。她總怕我在校的生活費不夠用,就讓別人幫忙帶去。彈指二十年過去了,我已從懵懂的少年步入軍營,走出了童年的村莊,走在奮斗的路上。但村口那棵有著幾十年樹齡的櫟樹,以及古井,仍然讓我記憶憂新。今年休假回家,一路舟車勞頓,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村莊。那由響導鄉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工挖掘而成的萬林水庫,一望無垠,碧波蕩漾,從水面吹來的初夏之風,很快消除了周身的疲勞。夢中的那棵櫟樹,依然挺立在村口,而記憶中的老屋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紅磚青瓦的樓房,一條條水泥路與329國道相連相通。聽弟弟說,村里已進行了“美麗鄉村”建設,公路村村通,人居環境改造了,污水管道也鋪設好,鄉美麗辦和社區干部,經常進村入戶指導,對村民充滿了關懷。
沒事時,我到新建的村莊轉轉,只見水泥路兩旁路燈豎立,草木蔥綠,一根根網線牽到家家戶戶,門前栽著不知名的花草,屋后是一畦畦長勢喜人的蔬菜,家家戶戶的自來水,正澆灌著鄉親們的幸福日子。路邊的墻面上寫著“村規民約”,還有好人好事道德榜。但兒時的那棵櫟樹,那井口被井繩勒得傷痕累累的古井,仍然保留著;我兒時經常玩耍的池塘,已進行了整修,兩岸垂柳依依,碧水伴荷風……
隨著時代的發展,村莊變得越來越美,但不變的是鄉親們的善良與淳樸,是那細微之處顯露的鄉情。
假期一到,我又要歸隊了。但那此時綠意盎然的櫟樹,不解風情的櫟樹,哪知漂泊在外的我,戀戀不舍的濃濃的鄉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