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班族來說,春節多放幾天假,本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誰也沒料到2020年的春節假期,會是如此漫長。
我們企業是從1月22日提前開始放假的,這一天是陰歷的年二十八,距離大年三十只有兩天時間。我抓緊用這兩天時間灑掃庭院、購買年貨,一家人準備聚一起過一個祥和溫馨的春節。
說實話,我真正對新冠病毒的重視,是從1月23日年二十九武漢封城開始的,雖然之前也隱約聽說過新冠病毒,直到“封城令”從天而降,我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吃過年夜飯,我就趕緊閉門在家。呆在家的日子里,我每天一醒來,就在網絡上和朋友圈里瀏覽相關報道,但外面消息真假難辨,也讓我每天心情都處在緊張不安之中。
我們企業春節假期是放到2月2日,比國家法定假日多放2天,為的是讓一年忙到頭的員工們可以在家多陪陪家人。發文當天大家歡天喜地,尤其是外地員工更是歡呼雀躍,按計劃節后常規復工日期是2月3日。誰料人算不如天算,萬萬沒想到,一場疫情將原計劃徹底打亂。
隨著疫情信息的洶涌撲來,我感到事態的嚴重。大年初一,我在企業內部迅速成立了抗疫領導小組,指揮企業的防疫抗疫工作,第一時間在企業的工作群里發了《致員工們的一封信》,囑咐大家安心宅家,宅家就是為抗疫做貢獻。
我們一直密切關注著疫情發展。從1月27日大年初三開始,企業就在積極捐款支援抗疫一線,在得知武漢最緊缺的是防護口罩等抗疫物資時,便發動公司全員多方打聽四處尋找,準備購買10萬只口罩,捐給抗疫一線。沒想到臨近 2月3日復工前,省政府緊急發布了延遲企業復工的通知,將復工時間推遲至2月10日。我讓員工們等待復工通知,同時,抓緊通過各種途徑采購口罩、消毒液、額溫槍等防疫物資,一部分用來捐給醫院,一部分用于復工。
這期間確診數一直在攀升,我們每天一邊費盡周折四處購買防護口罩,一邊在為10日的復工提前做準備。誰又料到,2月5日合肥市所有住宅小區、村莊實行封閉管理,疫情防控升級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其實,我們內心非常著急:受疫情影響,一些招投標項目無法到場,部分工程無法如期驗收,大量資金被占用,電腦堆在倉庫無法正常發出,管轄的上千家地市專賣店不能正常經營,幾百人的技術服務站基本癱瘓……我們耐心等待,度日如年。
很快到了2月8日元宵節這一天,疑似病例更多,合肥一下子成了重疫區。2月8日晚,合肥市發布了《關于有序做好全市企業復工復業的通告》,按照“通告”的規定,我們要到2月24日才有可能復工。
我們2月10日的復工計劃又泡湯了。其間,我們發現企業8日上報的健康信息上,有一員工春節期間,回湖北浠水縣過年,她準備2月9日返回合肥上班。還有一位員工,父母春節前剛從武漢回鄉過年,大年三十全家人曾在一起團聚過……種種跡象表明,這種情形下復工顯然是不理智的。
我在企業群里通知員工延期復工。這次不寫具體什么時間復工了,特意留了后路,防止改來改去不嚴謹,只寫明10號無法復工,具體復工時間等待通知。同時,也告訴大家特殊時期,企業不會降薪裁員,讓員工們安心宅家待命,耐心等待復工消息。
疫情還在肆虐,我們迫切希望看到的“拐點”依然需要等待。與此同時,各地都有巨大的即刻復工壓力,企業普遍出現焦慮狀態。
這段時間,在巨大的恐懼和困惑下,所有企業都在苦熬和堅持。我們無法知道接下來還會“停擺”多久,很難對企業做出某種規劃。現實已把你打回原形,水落石出前,你就要承擔一個企業在這樣的境遇下的責任,那就是既要對員工安全負責,又要對企業生存負責。
我們繼續遞交2月17日的復工申請材料,把全員復工改成部分復工,盡量減少人員。
一晃又是一周過去了,復工時間遙遙無期,每次詢問都是四個字——等待通知。真擔心這樣下去怕是疫情沒有打垮我們,最后企業被連續的封城打垮了。如果持續這樣,企業的損失無疑是慘重的。我們心里都很著急,只能每天盯著經貿局不停地申請不停地溝通。這邊遞交材料,那邊發出通知,讓員工在家辦公,在線培訓,學習不間斷,工作不停擺,足不出戶就是為抗疫做貢獻??磥?,一場疫情過后,會讓人們方方面面改變很多,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是永恒不變的,當然也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久存在的。
各地的復工正蠢蠢欲動,我們17日的復工申請還是沒有批下來,只能繼續延期!在這段時間里,我們也沒閑著,一方面積極為疫情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一線,同時抓緊時間籌集相關物資,因為申請復工的前提,必須達到一定的自保措施才能通過。我們四處購買高價防護口罩、額溫槍、消毒液等物資,這是企業復工的最基本保障。
另一方面,這段時間我們每天都在線上開展討論,探討企業的未來發展之路,以及在遇到災難時,企業是否要改變原來的傳統思維和經營模式。其實,疫情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一次大考,面對災難,作為企業管理者,該怎么面對眼前的一個個挑戰?
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自救,即主動思考如何保障未來幾個月,甚至整個一年的生存和發展,設法突圍、破局。第二個反應就是培訓,戰時打仗閑時練兵。有競爭意識的企業,都會制定團隊學習成長計劃,為災后市場的復蘇儲備好力量。第三個反應是商業模式的升級。疫情倒逼企業有了更強烈的危機意識,目光敏銳的領導者,會意識到傳統的商業模式和支撐系統面臨的種種漏洞,會深度思考商業模式的改造和升級。第四個反應是看行業趨勢。疫情是危機,同時也孕育著新的商機,我們是否能夠從中找到新的機會?企業的第五個反應是反觀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的沉淀,經過這次的考驗,最容易看到一個企業的凝聚力。
2月18日,經貿局通知我們要來公司實地考察,我們重新提交了19日復工的申請。從2月3日,到2月10日、2月17日,再到2月19日,已經在家又悶了16天。好在最后經過考察,經貿局認為我們防疫措施做得好,終于批準了我們19日有條件地復工——即小部分復工,人數降低到最少。
19日不止有復工的好消息,還有國家出臺的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等政策,多措并舉穩企業穩就業。
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復工,大家都很小心,每天勤洗手、戴口罩;我也是,只有一個人在辦公室時才摘下口罩透口氣。每天進園區大門測體溫、上報健康卡、食堂采取分餐制、公共區域定時消毒等等。一開始少部分人上班,然后又逐漸增加到崗人數。目前,企業已全面復工,駛入正常軌道。
春風駘蕩,美景歸來。與疫情的冬天戰斗后,這個春天特別讓人珍惜。如今,復工復業的忙碌景象已重現大地,無數人的勇敢與堅持,終于換來了春光瀲滟,迎來了萬物生長的蓬勃景象……沒錯,我們又重回春天充滿希望的懷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