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臨,城市啟動一級響應的時候,父親看完新聞,回頭對我說:“不能出門了,這個年你只能在家悶著了。”我愣了一會兒,然后笑了,笑著笑著眼睛就濕潤了,道:“在家多好呀,多陪陪你們,咱們今年就過一個純享天倫之樂的年。”危難之時,父親的本能反應是,他女兒的看世界計劃要擱淺了。
“世界那么大,年輕人就應該去看看。”這是父親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我大學畢業后意外收到了德國公司的offer,十分忐忑。我想出去看看,又有些害怕。回家與父親商量,父親說:“怕什么?世界那么大,年輕人就應該去看看。”父親的話給了我勇氣,我獨自去了地球的另一端工作、生活。
回國后,工作時間緊湊,分身乏術,只有過年前后那一些時間空當是屬于自己的。我實在是想卸下一身疲憊,換個地方進行身體和心靈的雙重休憩。我小心翼翼地問父親,可否不在家過年?父親爽快地答應了,還是那句話:“世界那么大,年輕人就應該去看看。”父親的話給我底氣,我好幾年不曾在家過年,一個人游走了許多地方。
一個孩子曾問他的母親:“如果將來我成為一個普通的人,你會失望嗎?”同樣的問題,我問父親,父親樂呵呵地說道:“傻孩子,你本來就是個普通人啊。做父母的,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快樂。”
午后無事,我和父親一起在陽臺上曬太陽。我給父親讀詩,我說蘇軾在《洗兒詩》中寫: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父親說:“希望孩子無災無難是對的,但我還是希望你聰明一點,聰明一點總是好的。”我沒有給父親講蘇軾的生平,也沒有講這首詩的由來,只是一個勁點頭附和:“我覺得你說的都對。”聞言,父親樂呵呵地笑了。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聆聽父親的笑聲。暖融融的陽光鋪滿陽臺,我卻在這一剎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寒——父親總是鼓勵我去看看想看的世界,我卻未曾轉過身來,看看他眼中是否飽含不舍?
我問父親:“如果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還會想要我做你的女兒嗎?”
父親沉思良久,久到我有些心慌。他可能不想要這個只知道自己往前走,卻不會回頭看的女兒了。
“我不曾對你失望。”父親的神色尤為鄭重,“我只希望你健康、平安、快樂就好。只是沒想到,你比我想象出色,我對你很滿意。”
健康,平安,快樂。
父親的愿,小小的;父親的愛,深深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