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翁飛:地名有故事

書案上放著一本墨香猶濃的《蜀山地名漫談》,這是李云勝先生繼《合肥街巷故事》《廬陽地名物語》等之后,最新推出的“合肥地名故事系列”又一部精品力作。

地名,是一定地域內生活的人們,對于其生活的空間——地理實體給定的名稱,它具有一定的方位感和范圍感;同時又可以隨著時代的演變而調整、演化、改變,具有歷史感和時代感。構成地名命名的要素有很多,比如自然景觀、生態物產、居民姓氏、重要史跡、人物傳說、民間神祗和原始信仰,以及移民文化帶來的原始地名僑置,等等。由此而衍生的地名學,是近代以來出現的研究地名起源、語義、分布及其演變規律的一門交叉學科,與地理學、語言學、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區域文化研究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地名文化感興趣。

著名歷史地理學者、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指出:“地名不僅是一個名稱所代表的空間范圍和時間范圍,還存在地名本身以外很多方面的內容。我們現在講地名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它們的時間意義和概念,因為從空間范圍講一個地名,無論點還是面,是通過地理坐標,用具體界限劃定的。但是任何一個空間范圍其實都與一定的時間范圍相聯系,這個時間范圍有的長有的短,在這個時間范圍里面又與很多地名以外的事物和因素相聯系,所以地名除它們的本意之外,還有其歷史的、文化的、社會的、民族的等各方面的意義。”(葛劍雄:《地名、歷史和文化》)

合肥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其名稱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史學大師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稍后的另一位大史學家班固在《漢書·地理志》里也重復了這一記載,并加重語氣說:“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之輸,亦一都會也。”歷史地理學名著《水經注》的記述:“夏水暴漲,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東淝河),故曰合肥。”則直接點明了合肥得名的來歷。二十四史中的前三部:《史記》《漢書》《三國志》對合肥都有明確記載,尤其是《三國志》記載了曹魏和東吳在合肥的爭奪戰多達二百多次。

秦始皇統一全國,首立郡縣制,“置九江郡,其初郡治于襄安(地址今巢湖市無為縣境),‘統合肥、居巢、襄安三縣’([清]光緒《續修廬州府志》卷四《沿革志·沿革表》),“廬以列城為合肥縣”([明]楊吉循《廬陽客記》)。”

清代以前的歷史上,合肥城址曾四次變遷,人們時常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淮軍搖籃、科教名城”來作為合肥的歷史文化名片;而且,在它的每個歷史發展階段和各個層面,都留下了有關那個時代記憶的地名。

今天,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巢湖、廬江的劃入,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奮力崛起,成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快速加入全國特大型城市行列。因此,我們現在可以自豪地對外宣稱,我們的城市名叫“大合肥”;我們的城市建設奮斗目標,是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大湖名城,很好理解,至少有兩層意思:既是科教名城,同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

第一層意思,我們合肥作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國首家科技創新試點城市,擁有中國科技大學和以中科院合肥分院為代表的國家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100多個,從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托克馬克(人造小太陽)、到“神九”上天配套項目,都有我們“合肥造”的身影,所以說我們是科教名城,是恰如其分的。

第二層意思,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說它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當之無愧的。僅僅從我們合肥古城有那么多歷經千百年而流傳下來的地名及其故事,就可以得到印證。

至于創新高地,那就更有意思了。合肥的地勢西高東低,(蜀)山、(廬)陽、(包)河、(瑤)海四個老城區,蜀山最高,也是高科技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產業最密集的集聚區。因此,在這個前提和背景下,《蜀山地名漫談》的編撰出版,正像中共蜀山區委書記葛斌在《序》里所寫的:“作為合肥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區,蜀山自有其特殊的魅力”。

一方面,觀一隅而知全局,通過老地名,勾連起千年古城的歷史記憶;一方面,通過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蜂擁而至的科研院所、高科技產業帶來的新地名,讓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在這里得到了最形象的印證。

通覽李云勝主編的這部《蜀山地名漫談》,他用“四通八達”“文教風范”“廠礦春秋”“歷史遺跡”“風光旖旎”“名人鄉賢”六大板塊,撰述地名故事54個,將蜀山區域內的道路交通、科技教育、歷史人文、生態生活,用地名故事娓娓道來,纖毫畢現。通過講述老故事,在保存城市記憶的同時,描述出城市發展的脈絡;通過一個城區的歷史變遷,反映出整個合肥市日新月異的發展。這是全書靈魂和價值所在,也是打動讀者的看點所在。這與作者辛勤努力和深厚功底分不開。

此部《蜀山地名漫談》一口氣讀下來,敘述愈加深入淺出,鄉土口碑資料的采集和加工整理,遵循“無征不信”的原則,愈加嚴謹可靠;文筆的生動活潑,又與民間文學的體裁相適應,是一部文史結合、鄉味濃郁的通俗著作佳品。可以彌補地方正史方志史料不足之缺失,確是一本通俗易懂、講好合肥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開卷有益讀本。若要了解蜀山、了解合肥,請有心讀者自行閱看。地名有故事,亦可窺滄桑。它會把大家帶進一個引人入勝的、古老而又嶄新的合肥。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棱县| 遵义市| 鄂托克旗| 平乐县| 伊金霍洛旗| 横山县| 田阳县| 沭阳县| 佛冈县| 海晏县| 拜城县| 乌拉特前旗| 略阳县| 德格县| 靖宇县| 台州市| 肥东县| 鲁山县| 锡林郭勒盟| 东乌| 汝南县| 汝城县| 佛冈县| 正蓝旗| 长治市| 辽阳县| 拉孜县| 汾西县| 峨眉山市| 泰宁县| 师宗县| 淮安市| 北海市| 广河县| 故城县| 交口县| 侯马市| 融水| 介休市| 大安市|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