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場由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主辦的“方以智與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陳來、李存山、楊儒賓等三十余位海內外專家學者到會。安徽省文史館館員、安徽大學諸偉奇教授,作為《方以智全書》的主編之一,應邀在會上發言并主持分場討論。
提起諸教授,人們往往都把他同安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聯系在一起。的確,由于他長期擔任安徽古籍整理出版辦公室主任,有40余年的古籍整理出版和詞典編輯工作經歷。熟悉諸偉奇教授的人都知道,作為文史專家,他卻是原先的安徽勞動大學數學系畢業生。上大學前,曾作為知青在臨泉縣下放勞動4年多,擔任過生產隊會計、隊長,大學畢業后又在中學當過數學教師,曾獲得1977年臨泉縣優秀教師稱號。可從小就喜愛歷史和古文的他,還是轉行來到安徽大學從事詞典編輯和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文獻學及明清學術史、安徽文史研究,曾問學于冒效魯、吳孟復、周祖謨、章培恒并許嘉璐、樓宇烈等名師。諸教授治學重訓詁,諳文獻,能貫通,學風謹嚴,思維開闊。在安大工作期間,他先后編輯出版了(含合作)《戴震全書》(修訂本)《俞正燮全集》《黃生全集》《劉文典全集》《諸葛亮全集》《白話智囊》等書。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后,諸教授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其中有歷時10年,16巨冊2100萬字的《中華大典·古籍目錄分典》(主編之一);201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莊子補正》,三年間已重印了6次;與陶新民共同校點的《方望溪文集全編》,2018年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他校勘整理的《李誠全集》(上、下),由深圳海天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承擔的全國社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古籍整理與古文獻學科發展硏究”,歷時七年,也已完成。忙并快樂著的諸教授,同時獲得了一系列國家級和省級大獎。如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安徽省社科獎、全國古籍優秀圖書獎一等獎、安徽圖書獎一等獎等獎項。有人開玩笑地說,諸教授眾多獎項中的一項榮譽,就夠我們“吃”一輩子了。
古籍整理、詞典編輯工作,往往給人一種冷僻、晦澀的印象,似乎還給人一種穿長衫、不茍言笑的感覺。但生活中的諸教授,卻是開朗、健談、風趣的人。我每次與他交談,國內外大事、民生新聞,趣事、樂事不斷涉及,讓人輕松愉快。“一個人能從事自己所喜愛的工作,這個幾率特別低。我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從青絲到白發,諸教授的樂觀、豁達、博學,也影響到自己的學生。最近央視很火的一檔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上,有一位來自安徽淮南的警察富有磁性地朗誦《登幽州臺歌》,贏得了陣陣喝彩。人們不知道的是,這位小伙子王紀波,就曾經是諸教授的研究生。在忙于工作的同時,作為家中獨子,諸教授數十年如一日地往返十多里路去看望、照顧父母,直到在學校附近為父母另買一處住房后,才結束兩頭跑的生活。他精心照顧患病多年的老母親,老人離世時,已是101歲的高齡。
早在1992年《安徽古籍叢書》(第一輯)獲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時,諸教授就曾高興地賦詩一首:
敢從前輩試丹黃,
歷盡名山邁宋唐。
一曲東風花正好,
為君辛苦說梯航。
如今,諸教授在任安徽省文史館館員的同時,還擔任安徽省朱子研究會會長、古籍整理出版基金會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前不久,《方以智全書》的出版,了卻諸教授三十多年的心愿,既是深入研究方以智和明清思想史、學術史的需要,也是當代中華學人所要完成的文化擔當和歷史交待。
望著諸教授的滿頭白發,讓人不禁想起上世紀新時期起步的安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想起諸教授與眾不同的學術之路……(縮略圖/苗青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