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郵寄單,快遞員問我名字。我說“言午許”。我等著他寫好,再告訴第二個字安靜的“靜”。他說,好了,是這樣寫吧,并把手機遞過來。我一看就笑了,他輸入:嚴如許。我說你“輸”中自有“顏如玉”,得了,我姓言午“許”呀。快遞恍然一笑,一旁的門衛也笑了。
說到姓名,我名字的“靜”字很大眾,故而重名的很多。但我還是喜歡我的名字,父母起的,每一個字都滲透著父母的深情厚意,每一筆畫經過我的手書寫,都有獨特的氣韻,有著專屬的意義。
我剛出生,外公提議給我起名“許笑男”,大有巾幗不讓須眉之概。我父母說,女孩子嘛,還是文靜好。外面的世界紛紛擾擾,做父母的希望給女兒一方寧靜的小世界。“許”這個字還有許給,不強求,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父母給予的僅是一道安靜的屏障之意。我有個小同事有靈性,悟出此意。有作家朋友說我名字起得好,許與靜組合,有大意境。
我一直以來有沉湎文字之中看看寫寫的雅好。于是,以我姓名為資本,又給自己起了兩個筆名:取“許靜”兩字前半部的“言青”,寓意我寫的文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取后半部是“午爭”,我希望好的文字像正午的太陽,有明確的能量,發表后,最好能有爭鳴。
當然,“言青”“午爭”是我私下的別稱,還沒有底氣拿出來用。我偶爾把它們書寫在紙上,甚是歡喜。她們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期望,也是我與文學愛好者的共勉。
我也曾有綽號。我最早叫“許小靜”。上小學的時候,媽媽總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個公主,同學們背地里索性把“許小靜”喊作“許妖精”,我被蒙在鼓里。直到有次一個同學無意間嘴里冒出來,已經剎不住,被我完整聽見,我方才知其所以然。我回家后覺得委屈,堅決要改名字;在不便全盤否定之際,干脆就屏蔽了“小”字,但直到現在,我心里一直放著這個曾用名,并時隱時現。
博學的外公給幾個孩子起的學名,都很別致,就說他兩個女兒吧。我媽媽名“才靈”,出自《易傳·系辭下》,天、地、人,三才之靈妙。正如外公所期望的,媽媽也確實是個有才華、會生活的美妙女子。我小姨在家排行老四,姐姐哥哥都喚她“小妹”,學名“才馨”,才德芳馨。但學生時代同學都喊她諧音“菜心”,小姨可不樂意被人作為戲謔的對象,一氣之下把學名改為“小妹”,真是落地生根的好名字啊。此后,人人喊她的時候不是親人亦像親人。上世紀80年代,小姨從工廠出來單干,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有一次,顧客丟了錢包在她店里。那時候的一萬多元啊,小姨分文不少交給派出所。小姨拾金不昧的故事流傳好久,加之小姨做生意童叟無欺,“小妹”也口碑成了本地行業響當當的金字招牌。
說到起名字,我個人覺得,第一,要用簡單的字表達獨特的內涵,別用書寫復雜難認不易區分的字,那是自己給自己找茬,人家不是把你名字寫錯了就是念錯了,何必呢;第二,字的結構也重要,結構工整對齊,書寫也好看,有的三個字的姓名,每個字結構都不一樣,寫出來毫無美感;第三,要平仄相適,好念、好聽,不能念出來給人歧義的聯想。中華漢字博大精深,是我們的自信,也是我們起一個有意義的名字的根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