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千問千尋大運河|千根木樁鎖狂瀾,窄河何以載萬舸?
一千多年前,古老的隋唐大運河通濟渠從河南流入安徽。千百年后,滄海桑田,昔日奔騰的河道早已湮沒在塵土中,而一座沉睡的運河重鎮卻在淮北濉溪悄然蘇醒。如今,位于此地的柳孜運河橋梁遺址博物館(國內首個在遺址原址上建成的運河主題博物館),正無聲地守護著這段被掩埋的輝煌。
站在遺址前,你仿佛置身于時光斷層之上,層層疊疊的橋基石、沉船、瓷器殘片,訴說著隋唐時期運河的繁華盛景。當年,商船在此往來如織,貨物在此集散流轉。更令人驚嘆的是其獨特的“木岸狹河”技術——以千根巨木為骨、夯土石岸為肌,為運河塑造了堅實的“黃金水道”,更在地下封存了一部無言的漕運史詩。本期《千問千尋大運河》為您講述深埋地下的運河重鎮,如何用千根木樁“鎖”住狂瀾,承載千年的漕運繁華?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